四川:脚踩坚实大地 勇攀文艺高峰(3)

四川:脚踩坚实大地 勇攀文艺高峰(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艺创作的内在规律,明确回答了社会主义文艺“依靠谁”“为了谁”这一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文艺创作走出有“高原”缺“高峰”怪圈,推动新时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脚踩坚实大地 优秀作品才能不断涌现

自古以来,很多作家艺术家因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而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屈原《离骚》爱国为民的情怀,杜甫《三吏》《三别》的悲慨,白居易《琵琶行》的低回等,无一不体现鲜明的人民性。相反,齐梁至唐初的“宫体诗”以表现宫廷为中心,严重脱离人民生活,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段空白。明初的“台阁体”以歌颂统治阶级为能事,风格疲沓,情感虚浮,其作品就没有任何生命力。

当然,强调人民性,不是说人民的一切方面都要表现,人民的一切需求都要满足。人民的需求各式各样,有层次优劣之分、趣味高低之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脚踩坚实大地,就要判别群众的需求,哪些是积极向上值得鼓励的,哪些是低级恶俗需要摒弃的,哪些有利于社会的风气正义,哪些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

近年来,以玩笑文学、黄色文学等为代表的“伪文学”因其经济效益而大行其道。本来玩笑文学就是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其中不乏睿智和幽默,但现在却走向了低俗文学、艳俗文学、媚俗文学、恶俗文学,最终堕落为黄色文学。这些“伪文学”逐渐充斥网络、荧屏和图书,迎合人们单纯的感官娱乐。一些文艺作品的质量处于一个仅仅给大众提供肤浅娱乐的层次上,作品的质量始终在这个层次上停滞不前,没有什么提升,甚至有越来越向下行的趋势。一些作家和艺人把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抛诸脑后,甘做金钱的奴隶,孜孜于票房、收视率、发行率、购买率,孜孜于个人收入,浑然不管文艺的社会效益、文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不管艺术的进步和艺术水平的提高,自以为是,沉湎终日。抗战剧、谍战剧、宫廷剧、武侠剧等类型剧,数量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但不是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质量,反而是因袭模仿、大同小异,不断朝着娱乐化、怪异化方向发展,思想性艺术性有重大突破的精品力作几乎是凤毛麟角。

伪文学无关艺术,低级趣味背离了人民性的本质,是一些文艺工作者脱离群众、急功近利、浮躁怠惰的表现。鲁迅先生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消除这些现象,改变文艺生态环境,需要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脚踩坚实大地,勇于攀登文艺高峰。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作者分别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