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7年之前,真腊只是扶南的北部属国。扶南国之强盛,跟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分不开的。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人经马来半岛和暹罗湾去往中国之前,总要到扶南境内的俄厄城进行休整;但是取道巽他海峡的南方航线出现后,商人们纷纷绕开扶南,利用巽他海峡的转运站将商品直接运往中国。扶南国势日衰,领土收缩,属国相继独立。公元550年前后,真腊国王去世,国土由女婿拔婆跋摩(扶南王子)继承。扶南国王卒,拔婆跋摩欲再继承扶南,发军攻打扶南太子,使后者迁都以避。拔婆跋摩死,其弟摩诃因陀罗跋摩(即《隋书》所谓“质多斯那”)继位,继续用兵,死后由儿子伊奢那跋摩继位,终至627年前后灭亡扶南。阇耶跋摩一世死后,真腊国分裂为水陆真腊。直至阇耶跋摩二世先后统一了水、陆真腊,开创高棉帝国之吴哥王朝。
依照传统习惯,表演在夜晚举行
真腊吴哥王朝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梁大同三年(537年)武帝萧衍派沙门昙裕大智法师到真腊求得佛舍利带回广州。隋大业二年(606年)真腊国王派遣大使朝贡。唐神龙年间(705年-707年)真腊国分裂为北方的陆真腊(又名文单国)和南方的水真腊;水真腊国都婆罗提拔,陆真腊国都在今老挝境内。9世纪初水陆二真腊又归统一。宋政和六年(1117年),真腊国王派遣大使朝贡,赐朝服。宋宣和二年(1120年),诏封真腊国王与占城。在与中国的交往中,皮影传入真腊并流行于真腊吴哥王朝时期(802-1431年)。那时,“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与皇家芭蕾舞、面具舞一样,被认为是神圣的表演艺术。“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的表演者,与僧侣一样受人尊敬。祭神的表演只在一些特殊时刻举行,一年表演三到四次,例如:高棉新年、国王生日或敬奉名人。在真腊吴哥王朝末期斯贝克托姆高棉衰皮影戏也随之衰落,但它已经演化为一种保留着仪式规范的典礼性艺术形式。
用整张牛皮刻画人物
在高棉皮影戏中每个角色的傀儡都是由整片皮革制作的。例如湿婆与毗湿奴,采用意外或自然死亡的母牛皮,履行一个特殊仪式后在一天内制成。工匠们将想要的形象画在晒制后的牛皮上,然后将它剪出、用Kandaol(树名)树皮溶液染色,再系到两根竹棍上,以便舞者操作。同中国的皮影不同,高棉皮影的人物和场景都是刻画在大张的牛皮上的。
每场演出会需要几百件傀儡
依照传统习惯,表演在夜晚举行,地点在户外的谷场或宝塔旁边。夹在两根高大竹木间的大白幕布,安置在一大堆篝火或今天的照明灯前面,傀儡的影像投影在白色的幕布上。操纵者赋予这些有着精致奇特图案的傀儡以生命,动作丰富。表演由一个乐队伴奏,并伴有两个讲述人。讲述高棉语译本的《罗摩衍那》,这样的表演可能会持续几个晚上,每场演出会需要几百件傀儡。
在20世纪由于内战和红色高棉的统治,“斯贝克托姆”已很少演出。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才在距离吴哥窟8公里的暹粒镇开始恢复演出。自2000年以来,汤姆Sbek在少数幸存的艺术家的努力下已逐渐振兴。到目前为止,有三个皮影剧院管理着遗存下来的皮影傀儡,确保传输皮影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皮影傀儡的制作技术。2007年4—5月,柬埔寨“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首次在德国奥格斯堡木偶戏博物馆内展出。同年,“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还参加了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国际皮影周的演出活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