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瓦迪拉姆保护区(2)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瓦迪拉姆保护区(2)

瓦迪拉姆沙漠并非真的像一眼看上去的那样沉寂。仔细观察,会在沙地上寻到阿拉伯大羚羊以及骆驼、狐狸和鹰的脚印。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的贝都因人(阿拉伯游牧民),长久以来一直与当地的自然奇迹和平共处,从而使行踪不定的阿拉伯大羚羊有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也就是拉姆保护区为何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的原因所在。为加强对这一珍稀动物的保护力度,约旦皇家自然生态保护协会也在这里为阿拉伯大羚羊建立了一个自然保护区。

瓦迪拉姆沙漠到了春天,雨水带来小丘的绿意,银莲花、红罂粟和约旦的国花黑鸢尾花次第开放,一片生机,吸引着博物学家从四面八方向沙漠腹地集结。

阿拉伯大羚羊

阿拉伯大羚羊

贝都因人的生活家园

至于人类活动,则有那霸田时代留下来的神殿,证明瓦迪拉姆在2000年前已经是一个圣地。贝都因人至今遵循着祖先的生活方式游牧在沙漠腹地,黑色的帐篷和聚集的驼群是他们家园的标志,会发现从身着传统长袍的贝都因人手中接过一杯香气馥郁的阿拉伯咖啡绝对是毕生难忘的经验。即使沙漠警察也是一道风景,他们的警察局设立在一座城堡中,警察穿着传统的卡其色制服,骑着骆驼巡逻。  

贝都因人在这片神奇的沙漠里,续写着人类的文明史。在这里考古发现的25000个石刻与20000个碑文,为追溯人类思想的发展及早期字母的演变提供了可能。

贝都因人一般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农区边缘地带,一般靠饲养骆驼为生

贝都因人一般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农区边缘地带,一般靠饲养骆驼为生

延伸阅读:贝都因人

贝都因人,阿拉伯语Badawi,也称贝督因人,是以氏族部落为基本单位在沙漠旷野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阔的沙漠和荒原地带,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

“贝都因”为阿拉伯语译音,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荒原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贝都因人绝大部分为穆斯林,各地贝都因人使用当地的阿拉伯语方言及阿拉伯文。贝都因人一般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农区边缘地带,一般靠饲养骆驼为生。他们按季节和固定路线进行有规律的移动,每次游牧距离常在1000千米以上。在农区边缘地带度过最炎热、干旱的季节,参加集市,出售畜产品或采集香料,买回椰枣、食粮、手工业品等必需品。每当雨季到来、沙漠水草生长之际,他们便向沙漠深处进发。

责任编辑:宋丽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