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众筹新闻出现的社会机制。
仅仅拥有心理机制,众筹新闻是无法出现的,最重要的是网络时代新的社会机制的形成,为众筹新闻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在传统社会中,人依靠组织合作,记者要隶属于某新闻单位,利用组织提供的身份和资源进行新闻活动,松散的无组织的受众也很难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
网络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的社会机制,新的社会机制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做一个无组织的自由人,同时完成自己的各种社会活动。即使是未脱离组织的记者,也可以用一种相对自由的的方式,通过众筹实现自己感兴趣而组织可能不予考虑的选题。《新京报》记者巫倩姿完成了一篇名为《揭秘金钱左右下的时尚圈》的新闻稿件。巫倩姿报道时尚领域已有十年,知晓时尚品牌与时尚媒体间各种或明或暗的金钱交易。在组织之外,对此选题感兴趣的网民出资,支持巫倩姿完成了这篇为“众筹”而生的新闻。
另一方面,无组织的网民恰恰在网络中找到了结成志同道合的松散组织的可能,他们通过一个个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选题,以出资的方式聚集成一个个临时的松散的组织。通过对“众筹网”上众酬项目的考察会发现,每一个众筹项目背后的backer(支持者),都只有一个网名,从网名中你能推导出的支持者的身份信息极其有限,但是你可以知道,帮助一个小明星开演唱会的backer们必定是这个小明星的喜爱者,资助一本冷门学术书籍出版的backer们也必是对这份学术成果或做学术的人感兴趣的,此之谓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一起为了完成一个目标出力,只在这一刻他们成为一个组织,而这个组织如此的松散,以至于组织身份几乎不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更多的影响。
这种形式在没有网络的传统社会里是不可想象的,在传统社会机制下,独立的新闻选题不可能面向如此广大的范围寻找它可能的支持者,对同一选题感兴趣的受众也不可能快速高效小成本的找到彼此。众筹新闻应运而生,它也恰是网络社会机制和网络精神最好的代表物和象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