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建筑各国有良方 可持续保护理念成潮流(4)

保护古建筑各国有良方 可持续保护理念成潮流(4)

波兰

珍爱文物,宪法中有专门条款

人民日报驻波兰记者 李增伟

二战末期,波兰首都华沙85%以上的建筑被毁,老城内一片焦土,古建筑荡然无存。战后,波兰人决定按照战前测绘并完整保存下来的建筑资料,重建华沙老城,同时兴建新城。此后10年,波兰人用举世闻名的“华沙速度”,重建和修复了老城内900多座古建筑。昔日的宫殿、城堡和教堂重现巍峨,老城内的街道也都保留着中世纪的完美风貌。与此同时,华沙将新城区的建设规划在远离古城的地区,避免了新城建筑对古城的轮廓产生影响。华沙古城最终作为重建奇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华沙所在的马佐夫舍省文物保护局局长拉法乌·纳多尔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波兰宪法中有两项条款涉及文物保护的内容,分别位列宪法的第五和第六条,把保护文物放在与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公民自由和人身安全的同一个条款中,远远排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条款之前。除政府文化和民族遗产部外,另设省县(市)文物保护局独立执法,城市规划和新建建筑只要涉及古建或文物,首先要通过文物保护局的审批,该机构拥有一票否决的绝对权力。此外,波兰各级文物保护机构管理权限范围很大,根据法律,目前波兰国土面积约30%属文物保护范围。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波兰的古城古建和文物保护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华沙新城中,个别现代建筑仍影响了古城视线,或对其它古建的风貌造成干扰。由“羊群效应”引发的现代建筑群,对古城或古建的轮廓线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损害。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波兰文物保护机构不断将高科技运用到文物保护的日常工作中。目前,华沙市文物保护局已利用卫星将全市范围内的古建文物准确定位,然后利用3D技术,对古城或古建周围的所有建筑物进行全方位扫描,将影响古城或古建视线的建筑物列入警报范围,同时严格禁止建设新的高层建筑物,以保护古城或古建的优美轮廓。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