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芳委员:用脚丈量7.8公里中轴线

胡永芳委员:用脚丈量7.8公里中轴线

速记:《关于尽快建立中轴线线上数字博物馆的提案》

提案人:市政协委员、中央新影集团文创中心主任胡永芳

普通市民对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具体的建筑与地段乃至中轴线的准确概念等了解都非常有限,也有些市民对即将开展的腾退疏解等相关工作存在误解,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端,方便市民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轴线的每一处景观,了解它的由来,演变及将来规划,让更多人为中轴线自豪,把中轴线保护和申遗工作成为全社会主动配合的自觉行为。

1

调研:两次徒步丈量中轴线 走进中轴线才更加自豪

说起和中轴线结缘,始于4年前开始拍摄的北京中轴线纪录片。“一开始就是知道有中轴线,但是对中轴线到底是什么并不是特别清晰,在拍摄过程中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中轴线,也越来越感到自豪,为中轴线的魅力折服。”胡永芳说。

在拍摄过程中,胡永芳曾带领摄制组徒步丈量中轴线。“一次从南向北,一次从北向南,7.8公里的中轴线,在随行专家的介绍下,你走过中轴线,它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建筑,而是一段段穿越几百年的时光的叠加,这么多的故事在这条线上发生过,如今还依旧发生着。”胡永芳说。

2

在徒步的过程中,胡永芳他们时不时停下来和居民交流,而这样的交流,让胡永芳感受到人们对中轴线的陌生。

“我们在中轴线拍摄,和当地居民问起中轴线,有许多居民在接受采访时都不知道自己就住在中轴线上。”胡永芳回忆说。许多居民是这样说的:“中轴线远了去了,到鸟巢北边呢!”“原来我这儿还是中轴线呐?风水宝地啊!”

后来成为政协委员,听说有针对中轴线的调研,胡永芳积极报名参与。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已经日益引发市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北京中轴线不同于故宫、天坛等边界明确的世界文化遗产,且遗产构成和申遗范围仍处于研究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普通市民对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具体的建筑与地段乃至中轴线的准确概念等了解都非常有限”的问题。

“有一次我们调研中轴线,一位当地居民凑了上来,说要代表老北京说几句话,我们停下调研的脚步,细心听老大爷的絮叨,和老人交流中轴线的意义……”胡永芳说,从那时起她就想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中轴线,让中轴线故事呈现在更多人面前。

3

将中轴线所涉及的各个建筑及历史演进和沿革的相关资料汇聚在一起,建立一个实地的中轴线博物馆,建设周期长,难度较大,信息传播也很有限。胡永芳建议,建立中轴线的线上数字博物馆,利用它建立和大众的互动渠道,了解就中轴线保护和申遗的社会心理和关注焦点。“数字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获得信息渠道!”胡永芳说,希望通过线上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轴线权威的史料和规划,为中轴线感到自豪。

延伸:市文物局用数字建模复原中轴线消失的经典古建筑

针对胡永芳委员的提案建议,市文物局表示,为了“讲好中轴线故事”,市文物局已经开始开展北京中轴线资料辑录工作,采用数字建模方式复原中轴线上消失的经典古建筑,2019年计划完成天桥、正阳桥、地安门三处,今后将陆续完成中轴线古建筑群的数字建模,并将这些成果以“中轴线线上数字博物馆”为平台向公众展示,实现足不出户既能领略北京中轴线全域景观。

在做好实体博物馆展示的同时,积极研究建设“中轴线线上数字博物馆”的可行性,争取依托中轴线遗产点的管理使用单位,向市经信委申请立项,早日筹建“中轴线线上数字博物馆”,共同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时间过去一年了,胡永芳依旧割舍不下与中轴线的缘分,今年她关注的热点转移到怎么用国际视角讲好中轴线故事。“申遗,中轴线将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如何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讲好中轴线故事?这不仅仅是文字翻译,更是不同文化视角表达方式的不同。”胡永芳说,希望有关部门早日将之提升议事日程,让这条当今世界上最长、最伟大也最壮丽的城市中轴线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它的魅力。

责任编辑:李娇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