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首先要提升资本效率
改变要素配置扭曲
经济新常态下,应该通过怎样的宏观政策来实现稳增长呢?专家认为,改变要素配置扭曲,提升增长效率是关键。
从劳动力成本而言,李文溥、熊英的研究证明:由于只考虑劳动力市场而忽略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结论——只有当二元经济越过了“刘易斯拐点”,实际的劳动工资水平才能明显提高——无论是在封闭经济或开放经济条件下——都是不能成立的。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无论是一元经济,还是向一元经济转轨的二元经济,劳动工资都应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提高。世界范围经济史的研究也发现,在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工资水平的提高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为密切相关。
黄志钢、刘霞辉认为资本因素仍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提升资本效率,当前我国资本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政府主导型经济运行模式,这种格局也表明高效的民间投资从未真正在我国充分启动,若此格局改变,就必会为提升资本效率开拓广大空间,建议政府要主动减少投资,减少行政干预,逐步放开对要素市场的管制,建议以资金使用效率为国有银行放贷,进行资本配置的评估指标体系,打破各级政府的行政分割和区域垄断,消除政府制度性障碍。厦门大学龚敏、谢攀研究发现,在当前产能过剩,外贸形势不景气的局面下,如果通过技术进步、补贴企业资本折旧或提高企业所得税率可提高资本利用率,提升投资效率,并改善经济结构。
云南财经学院龚刚教授认为作为金融资产,市场对住房的需求可能会违背一般市场的供求规律,使得房地产市场很容易产生泡沫,所以对房地产的监管不应只关注市场的供需,而更应借助一些金融市场的监管手段。其次,在一定的条件下,债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累积扩大,从而使经济体从债务正常状态转向非正常状态时,高负债开始对经济的运行产生负反馈的作用,并进而导致经济危机,此类经济危机得以政府惩罚性救助的方式购买债务的方式消除企业或金融机构的债务。第三,经济的稳定机制(价格行为)和非稳定机制(投资行为)的相互作用使经济产生了波动,由于价格调整具有粘性,其作为对经济的一种稳定机制,有可能不足以使得经济稳定。此时,政府的宏观稳定政策就成为必要。
货币政策方面,厦门大学卢盛荣、曹翠榕研究发现由于不同地区经济结构差异而对统一的货币政策冲击产生价格非对称性响应,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审视一下全国总量度量的可靠性,应该更多使用地区的信息,并根据不同地区的价格反应差异赋予其不同的权重,以减少因非对称性带来的福利损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王永钦、汪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地方债的利率高度依赖抵押品价值,具有优质抵押品的城投债的利率对其他的信息并不敏感,而抵押品价值较低的城投债的利率则对其他的信息比较敏感。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金融市场对地方债的定价方面还是比较有效率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