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以理性态度看待“新清明上河图”走红(4)

应以理性态度看待“新清明上河图”走红(4)

没有杜撰也没有夸张,我不知道那些对新清明图持批评态度的人有什么依据。社会的复杂性在于,既有真善美永恒的存在,也有假恶丑偶然的现世。审美的同时需要批丑,扬清的同时需要激浊,这才是我们对待大千世界应该有的正确态度。拿我们现时的社会状态来说,弘扬正能量是根本的任务,但这也需建立在正视社会流弊,坚定批判的基础上,任何脱离了这个科学态度的举动,都和讳疾忌医别无二致。

事实上,在文艺和文化的层面,我们对正能量的弘扬和对阴暗面的鞭笞从来没有割裂。从韩白的“不平则鸣”和“文章合为时而著”,到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其中都宣示着心忧天下,挞伐丑恶的豪情。当今群众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相声和小品,其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原因之一,自然少不了于嬉笑怒骂中揭露和针砭时弊。契合当今网络发达,影响深远的特点,新清明上河图的出现,为社会批判又添加了新的手段,目的不光在于重现矛盾和冲突,而在于启发广泛深思。

对新清明上河图创作者是否在“拼接黑暗面”进行揣测和提防,我觉得是偏离了事件的主旨。因为在其所示皆为客观事实的情况下,他起到的作用无非是再现和提醒。从而,新清明上河图的呐喊,理当被看作是长鸣的警钟,敦促我们建立规范,完善制度,淳化风气,构建和谐。

【启示与思考】

网络时代,几乎每个社会热点事件都会点燃网友的创作激情,或视频、或图片、或段子,在嬉笑怒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将各个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拼接创作,并在正式影展上展出的却不多见。当然,笔者认为,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每个创作者都有权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然而,正如莎翁所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创作者的创作是一回事,而读者的解读又是另一回事,许多时候,读者的解读就是一次再创作,因此,从社会影响角度看,后者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前者。对于这幅“新清明上河图”,笔者认为,同样需要观者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再创作,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意义。

不可否认,我国经济社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有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诸多热点社会事件都是这些问题某种程度上的表现,文艺创作者们固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形式展现这些所谓的社会“黑暗面”,然而,解读者们却不能仅仅停留于这些表面的“黑暗面”,而是要在理性精神的指引下,透过表面去探寻作品背后的实质。此次,“新清明上河图”虽然是展示出社会的一些问题,但是透过这些展示,我们需要理性、全面地看到党和国家在解决此类社会问题上所做的积极努力和探索,而个人也需自省如何根据自身实际,共同努力推进全社会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作者所说的“引发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如果观者不能秉持理性精神,而是一味地沉迷于这些“黑暗面”,那只会带给个人和社会满满的负能量。

文艺作品展示社会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以理性、正确的态度去看待这些问题,只有在理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化负能量为正能量,共同去推进社会的进步。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