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科技评价与创新文化的耦合问题
现行相对单一的科技评价标准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经费轻水平、重产出轻应用、重短期轻长远、重成果轻人才等一系列问题,以致创新活动目标异化和行为扭曲,滋生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此外,现行“短平快”的评价模式、行政化倾向及评价程序的日益烦琐,严重压抑了科研主体的创新激情。我国科技评价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必将直接影响着创新文化的塑造。因此,创新文化的修复和建设也是繁重而紧迫的任务,科技体制改革也必须涉及深层次的文化层面。
构建多元的科技评价模式。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监督评估制度,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探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引入文献计量分析、经济回报率分析、业内评价分析、回顾式检验分析和定量指标分析方法,减少单一评价对投入和产出的局限认识。
完善科学的科技奖励制度。提高奖励质量,减少数量,逐步取消层层设奖做法,适当延长报奖成果的应用年限,重点奖励重大科技贡献和杰出科技人才,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奖励导向。根据不同奖项的特点完善评审标准和办法,逐步减少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奖励评审,尝试引入学科协会组织等第三方组织评奖,鼓励社会力量设奖。科技奖励与职务晋升、职称评级、加薪等福利挂钩要慎重对待,适可而止。
培育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科研道德和科学伦理教育,强化科技人员的学术意识和社会责任。加强科研诚信的社会监督,扩大公众对科研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国家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建立科技项目诚信档案,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科技工作者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管理部门要保障学术自由,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创新的学术氛围,要打破学术壁垒,建立健全共享合作的学术文化生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