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可初步归纳为七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平稳健康。在经历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和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过去的粗放型高速增长已经难以为继,以及需要消化前期的刺激经济政策,同时考虑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预计未来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速将从前十年的两位数调至7%-8%的合理区间。
二是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讲GDP,不唯GDP,重在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重在科学发展,重在讲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重在让人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不会不计成本,将更加计较人力成本、资金成本、物耗成本、环境成本等。
三是更加注重内需消费。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在目前的高位上已经很难高速增长;投资受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较重等的影响,在现有高位上也很难再高速增长。而内需还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特别是我国今天的经济规模巨大,包括民间投资和国民消费的内生动力十分巨大。所以,未来十年,扩大内需,释放和刺激消费,应该成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四是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土地、能源、矿产甚至水资源越来越少,一些地方甚至稀缺。垃圾、污水、废气等排放的空间、容量约束越来越大,这些使得我们不得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更加重视治理天气雾霾和水土污染,更加重视生态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绿色发展、重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五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已经指日可待,但要稳坐第一经济大国并向第一经济强国迈进,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要更大力度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历史性转变。
六是更加注重民生公平。改革发展最终的目标是让全体人民享受到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成果。通过改革开放30年多年的发展,国家不仅有实力,而且也有必要比过去更加关注改善民生,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关注缩小贫富差距、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七是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建立起适应上述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体制机制。要构建法制经济,增强经济和政策预期,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全面深化改革,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来倒逼改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