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谋求广西发展新跨越的着力点
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广西,正站在一个实现历史跨越的重要起点,需要认真研究和切实把握好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和挑战,扬长避短,主动适应新常态,谋求新跨越。
一是确保有一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目前,广西人均GDP仅为全国人均GDP的约64%,要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并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西未来发展必须保持有一个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当然,必须看到当全国经济减速或下行时,广西这样的省区加快增长的难度会更大。但是,综合考虑到未来十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十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综合分析广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改革发展新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广西争取到的构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建设西江经济带、建设沿边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等国家战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也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一带一路”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广西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需要发挥的作用等,可以说广西从未有过这么好的政策,也正处于即将全面收获的重要时期。因此,未来十年,广西需要而且可能有一个明显高于全国的速度,具体来说,GDP年均增速合理区间应该为9%-10%。
二是谋求有质量有效益的科学发展。广西要发挥后发优势,力求有质量、有效益、有后劲的增长,少走甚至不走弯路。要更多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借助市场力量,更多地发展非公经济。要力争通过新的增量一步到位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要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科学评估并不断提高国资、国企的经营效益。
三是统筹驾驭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出口来看,基于广西的特殊区位和业已形成的开放发展新优势,继续做好向东承接产业和贸易加工的转移以及融入粤港澳,向南发展边境贸易并加快打造与东盟合作的升级版,向西向北发挥好出海大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前沿的作用,广西的出口贸易就能够实现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从投资来看,随着国家精准发力,投资向中西部和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倾斜以及大量游资愿意投资开发的众多资源和盈利机会,广西也应当有一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为了形成更大的投资规模,建议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突出抓好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从内需来看,除刺激和释放区内消费能力外,还需要特别重视吸引和提供更多的区外消费。
四是切实做好环境和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企业和全民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以及环保产业、光伏产业、风能产业等新兴产业。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生态补偿和相关转移支付。
五是力争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一方面,要重点把体现国家支持并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规划,逐一落实到产业、园区、工程、项目和相关具体政策措施,尽快取得更大实效。同时,力推左右江革命老区规划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谋划和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建设新枢纽新门户。另一方面,要在老区建设、民族发展、边疆安宁、山区治理、贫困帮扶等方面,力争国家给予更多的支持。
六是力推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尽管广西经济底子薄,但转型升级的任务也不轻。要加大引进人才和引智以及引入百强企业包括国企、民企、外企等的工作力度,力促优势传统产业要向高端的价值链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延伸,并谋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某些领域有更大作为。要重视加快发展服务于区内以及周边国家和省份的现代服务业,抢占先机。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差异化政策,解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缺乏相关企业和人才的问题。
七是率先释放改革红利。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要着力克服在一些部门、一些同志中存在的等待观望、不敢担当、不愿改革现象,上下联动,先行先试,率先改革。利用广西紧邻东盟的优势,积极争取早日设立中越边境特殊自贸区,以开放倒逼改革,力求在行政审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通关便利、跨境业务、市场准入、风险管控、产权保护、技术标准、诚信体系等方面有重大突破,获取更大的改革红利。
(作者为自治区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