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司法公正与提高司法权威

维护司法公正与提高司法权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决定》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等方方面面。因此,司法环节是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权威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是维系现代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法律从文字规则到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要经历规则确立、规则执行与遵守、破坏规则行为责任追究等环节。司法机关在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环节上看司法权的运用处于这个动态过程的末端。这说明司法是法律得到遵守的最后保障。正因如此,《决定》强调:“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什么是司法公信力?司法公信力就是司法权威,是司法机关通过公正司法所获得的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司法权威要以公正的立法为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认为在立法者偏私的情况下可以有公正的法官,那简直是愚蠢而不切实际的幻想!既然法律是自私自利的,那末大公无私的判决还能有什么意义呢?”《决定》明确提出:“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这说明党中央已经将“公正”作为立法的首要原则。实际上,司法制度本身就要通过法律加以构建,没有科学、合理的司法体制,司法公正也不可能实现。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公正的立法和制度构建,法治国家的蓝图不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因为立法还要有司法人员公正地去适用。

亚里士多德在定义“法治”时强调“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就是强调法律要有权威。法律权威的树立有赖于司法权威的保障。一个社会中,如果司法权威没有树立起来或树立起来的司法权威受到损害,那么公众就会寻求司法外的不正当途径解决纠纷,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当违法者相信司法机关不会依法制裁自己的违法行为、追究自己的法律责任时,他们就会无视法律的禁止或限制,任意而为。如此,没有权威的司法机关就会遭到民众的无视或成为某些人达到非法目的的工具,法律就成了摆设,法治社会的构想也就无法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