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社会思潮和制度从来都是一定价值观念的产物,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有其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也不例外。价值问题是社会主义与生俱来的基本问题,价值关系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基本关系。社会主义价值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发展模式和制度体制。对社会主义及其价值的历史把握和科学认识,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基本前提,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社会主义价值的生成
在历史上,社会主义首先是被当作一种价值理想提出来的。“社会主义价值”回答的是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对谁有好处”,亦即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马克思之所以批判资本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不仅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容纳不了在其自身内部发展起来的巨大生产力,而且还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造成了人的异化,造成了广大劳动者被奴役被压迫的悲惨境况,造成了社会道德伦理的沦丧,而社会主义却能使人重新成为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他们自身的主人。
社会主义的价值是如何生成的?我们从价值发生学角度来考察,价值是人类诞生并导致主客体的分化及对立统一,并建构认识—实践关系以后才产生的。在主客体混沌不分情况下,是无所谓价值而言的。应当明确,社会主义价值不是某种独立物或实体,也不是某种先验的存在,它实际反映的是客体属性对主体的功用。“‘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尽管这是句出自马恩经典原著且被李德顺先生称为“学术公案”的争议话语,但是它至少说明了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是作为一种特定的“关系态”或“关系质”而产生和存在的。价值既不是客体自身的存在与属性,也不单纯是主体的利益、需要、情感、态度、欲望,等等,甚至也不是人自身或其本质、本性本身。单纯的客体或主体方面,都不是价值;否则就堕入了实体思维之中。②由此可见,社会主义价值生成的始因是人类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需要,生成的基础是人类的历史实践,生成的实质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关系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具体而言,首先,社会主义价值生成的始因是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需要。无论是东方设计的“大同”世界和“太平”世界,还是西方希冀的“理想国”、“乌托邦”、“太阳城”,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的“和谐社会”,都包涵有人类的价值诉求,折射着人类的理想之镜,即建立一个公正、合理、自由、平等社会的理想。
其次,社会主义价值生成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④社会主义的价值并非来自于某个先验的设定,也不是某个终极的静止状态,它就在现实的运动之中生成;这个生成过程只能在现实的前提和条件下发生,而不能脱离现实。社会主义价值的生成如同实践本身一样存在着从抽象到具体、从原始的丰富性到历史的具体性的逻辑展开。现实中发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实践,就是在资本主义时代革命地改造现状的运动本身,即人民大众旨在寻求自身解放的社会实践本身。
最后,社会主义价值生成的实质是共产主义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⑤马克思恩格斯所构想的共产主义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觉悟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则是一个社会生产力逐步走向发达,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价值的生成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中奠定物质基础,张扬价值理想,凝聚社会共识,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