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问题是社会主义与生俱来的基本问题(8)

价值问题是社会主义与生俱来的基本问题(8)

—关于社会主义价值问题的若干思考

社会主义价值在中国:由自发到自觉

任何成熟的国家和民族,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要求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嬗变,都会经历一个从自发孕育阶段到自觉培育阶段的飞跃。我国从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对于社会主义价值问题的不断探索和反思,摆正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朝向,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基调。随着时代发展和历史进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变得日益重要,完成这一时代使命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进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正式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定性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发展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结晶,全方位反映了社会主义价值的一些基本特点,是对社会主义价值性质与内涵的深刻阐发,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学说的充实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阐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要求的、参与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人们应当持有的核心价值观。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观,即作为“主体关于主客体之间所有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或总的观点”的价值观。“在主体的评价活动中,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意识在主体意识中不断反复,就会以‘逻辑的式’的形式积淀为价值观念。”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关于核心价值尺度、价值评价和核心价值取向、价值追求这两方面的“逻辑的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概括,就是社会主义要求的价值尺度、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的内在关联体现在,社会主义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依托的反映对象,是对社会主义价值集中的观念表达。党的十八大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力图从社会主义价值角度考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历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指导具体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回归。因此,当前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反映社会主义价值、遵循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澄清社会主义价值本源,消除对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误解,并结合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崭新时代特征,不断深化价值研究新途径,创新价值研究新视野,赋予价值研究新内涵,拓展价值研究新领域,进而科学描述和阐释未来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言说。要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化、市场化和大众化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AKS005)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06页。

②孙伟平:《价值哲学方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59页。

③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9页,第19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3页。

⑥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6~27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