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类智库加强自身建设,是从宏观上而言之,绝非仅是智库微观组织形式改进问题。怎么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处理好多方面关系,包括官办性与民间性、政治性与独立性、单一性与多元性等关系。
(1)把公共政策咨询作为必要一环,纳入公共决策体制之中。公共决策是一门科学,随着现代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增强,需要将“谋”与“断”分离开来,在法律上、制度上正式将智库引入公共决策过程之中,把智库作为公共决策体系必不可少的一环纳入其中,建立起科学的制度化的公共决策体制。
(2)重视和强调官方智库平台功能建设。一方面,从人员编制上来看,官方智库不可能把天下各领域专家全都吸纳在编制之内,另一方面,从官方智库担负的使命和职能来看,承担着无比纷繁的政策咨询、解读、评估任务。官方智库面对的需求和供给这一对矛盾,再多的编制也无法完成当代这些需求。因此,官方智库在组织形式上,必须办成“小实体、大网络”,既做好自身的研究,更要做好组织社会力量研究,办成集聚各种政策研究力量的平台,吸收社会各界有关政策研究成果,集中天下智慧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此,一是要把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政策研究列为官方智库一项重要职能和职责。吸纳社会智慧于决策,官方智库发挥组织协调功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形式上,官方智库可与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合作,主导共建合作研究,此举属合作共赢,以此解决各自所不足,一是“通天渠道”问题,一是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二是需要处理好开放与保密的关系,过度保密就会限于封闭,外部不知晓研究议题、研究观点,便无从参与和评判。要努力去掉官方智库“神秘光环”,多一些透明性,此举有益无害,还可在此过程广泛动员群众、消弭冲突。三是搞好组织协调平台,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包括建立动态简报制度,建立评优激励奖励荣誉制度,建立必要的经费赞助和购买服务制度,建立政策研究咨询竞争制度等。
(3)强化党委政府政策研究室、社科院和高校政策咨询功能,扩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队伍。一是目前党委政府大都建立了政策研究室性质的机构,在机构职能配置和机构分工上,大多是承担文件、文稿起草工作,主要居于参谋助手的地位和作用,不具有智库功能。当前,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形势下,有必要加强、改进和完善提高,强化其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功能,甚至有必要从组织机构建设上对其予以保障。二是在智库发展新阶段,全国高校(包括党校在内)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加强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要从体制上机制上搞好高校教学科研与智库建设的关系,发挥其智库功能。三是社科院机构以繁荣社会科学为己任,以学术研究、基础研究为主,虽然智库研究与一般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有别,但通过加强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以影响决策为目标,一定能探索出社科院机构智库建设的路径。
(4)大力鼓励和支持民间智库健康发展。我国民间智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发展将使公共政策决策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更广泛的智慧。要采取措施引导各类智库加强自身建设的批示意见,其中应该包括打造一批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智库在内。为此,要为民间智库发展提供相关环境,提倡与官办智库形成竞争,进而在竞争中提高我国智库的整体水平。要努力建立民间智库成果向决策者提交和交流的畅通渠道,建立他们参与政府决策和研究成果采纳的常规机制;打造民间智库获得政府信息、数据和研究课题的公平机会,政府研究项目可让民间智库参与竞争,靠项目竞争获得经费;对于民间智库要明确其按非营利性组织定位,不按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注册,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