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三:节能低耗回馈民生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承诺。近一年过去之后,对照这一承诺,北京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银色的钢架顶棚像一张细细编织的大网,罩住乳白色的大型燃气锅炉,戴着安全帽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11月5日上午,位于石景山区的西北热电中心大唐高井燃气机组现场,一片繁忙的工作景象。今冬供暖季来临前夕,西北热电中心主体工程及配套水、电、气、热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西北热电中心位于石景山区高井,是四座热电中心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热电中心,也是本市供热发电的重要源点。“西北热电中心的全面投产,标志着本市压减燃煤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夏翊说,有了使用天然气的西北热电中心,以往周边居民依赖的石景山、高井热电厂可以减少大量燃煤。据测算,在影响本市PM2.5的各种因素中,能源使用因素占近四成,其中来自燃煤使用的排放约占16.7%。
压减燃煤使用,向无污染、效率高的优质能源转型,更是北京经济运行做出的主动选择。今年以来,全市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实施燃煤锅炉改造6595蒸吨,五环路内基本见不到燃煤锅炉;东西城完成1.8万户“煤改电”;万元GDP能耗、水耗全年预计下降约5.8%和4%……
这对北京环境的改善效果立竿见影。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左右的较低水平,低于全年2%左右的控制目标。居民消费价格预计同比上涨2%以内,民生相关领域价格总体平稳。扣除价格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3%和8.4%左右,基本养老金、最低工资分别达到3031元、1560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17%左右和12%左右。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单纯追求发展速度。”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只有积极研究并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特点,才能更好地在宏观经济复杂局面下抓住机遇,使政府、企业、居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