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农村党员亦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随着农业人口大量外出务工,造成流动人口量大、速快的现象,导致流动党员或是半流动党员就比较多,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党委都出台了相应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具体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要想真正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就不得不对一下问题作出思考。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与组织建设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差距。社会的多元进程中,农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基层工作人员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村级组织人员中存在四多一少问题,文化水平偏低多、年龄偏大多、牢骚怪话多、人口层次多、具有专业业务知识的人少,加上业务上培训不到位,影响行政村的全局发展,也影响基层组织的建设。
二是社会关系错位,权小责大。基层工作包罗万象,上面千线,下面一杆针,样样工作最重要,但事实上并没有相应的行使职责的权力,权责分离现象严重,有好处上级部门争着要;有困难上级部门争着推,出现所谓"属地管理",工作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呈现基层无限任务和责任,有限权力。
三是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尽人意。由于农村党组织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与活动习惯,影响了农村党员学习的主动性性和参加学习教育的积极性。
四是党员自身要求放松主体意识淡化。党员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需要有一种内在的自制力和原动力。当前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使整个社会价值取向产生两重性,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他们对党的整体利益关心度下降,更注意自身的既得利益,对群众利益普遍出现“淡漠”的倾向。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党员高中及以上学历党员所占的比重较小,农村留不住人才。多年应试教育培养的是考试型农村青年,成绩优异的青年以升学的形式进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又以打工等形式流入城市。农村几乎耗尽所有资源培养出的人才,没有为农村服务,而被城市所用。素质高的青年外出闯市场,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可选择的余地很小,影响了农村党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农村党员队伍的实际,今后在党员活动方式中要大胆探索,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一是以党员远程教育为主,发挥电化教育的优势,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党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网上的学习与交流,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从集中活动向小组活动转变,按照党员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三是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促其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中青年党员中可以开展以“一帮一带”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实践活动,以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为单位,根据党员从事的产业和特长,划分党员责任区,划分党员帮带小组;在老龄党员中开展以“发挥余热,再创辉煌”为主题的党性实践活动,发挥老龄党员党性观念强,业务时间多的优势,鼓励老党员积极发挥无职党员设岗定职作用,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