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是坚定的,旗帜是鲜明的,但是我们注意到,社会上还是有各种噪音,用封闭僵化教条主义的东西进行指责干扰。中央关于重点改革的理论充满了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但是确实看到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或是求稳怕乱,或是维护既得利益,对于一些政策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变通和缩水,中央关于改革任务的部署很全面、很严格,但是实践中也确实存在着等待观望,改革方案难落地的情况。所以,中央多次重申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14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刀真枪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要有“三敢”的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按照中央关于2014-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来看,336条措施,2015年要完成55项,这些改革内在的逻辑是什么,我们怎样抓住改革的重点进一步细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的想法是,改革应该继续关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我们改革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是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要从今年政府自身改革的“开场戏”,逐步转移到市场体制、市场秩序、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这场“正戏”上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我认为,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纲,通过这个纲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完善市场体系的改革、垄断行业的改革、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都可以用这条主线串起来。
一是尽快推出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当前,各级政府正在陆续清理公布权力清单,但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负面清单。应当允许企业依法平等地进入负面清单外的领域,真正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二是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性垄断。加快开放水、石油、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的竞争性环节业务。对于网络型的自然垄断环节,特许经营应该向各种所有制的主体开放,对那些长期以来民营企业难以进入的领域,也不仅仅局限于搞一些可以参与的项目,而要真正向这些企业开放。
三是抓紧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医药等领域的改革。凡是涉及竞争环节、竞争领域的价格,政府管得越少越好,能放开的要尽量放开,特别是要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四是探索全面取消预算资金对竞争性领域的补贴。清理过度干预微观活动的产业政策,同时建立健全鼓励充分竞争、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平等自由流动、保护知识产权的竞争性政策,代替过去那种“挑选赢家”的产业政策。
改革永远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我的思路是,要完善市场体系,抓住市场化改革最根本的一环。只有加强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改革,中国的经济才能跨越新常态所带来的挑战,焕发经济的内生动力。
(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