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教育部出台规定进一步肃清高考加分政策,并取消奥赛等6项鼓励类加分,无疑有益加分政策回归初衷,可让加分政策的“制度善意”彰显出来。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正如有论者所言,“高考加分政策‘光做减法还不够’,还需清理加分项目、整顿加分流程,清除‘权力寻租’的可能,确保高考的起点公平。”比方说对于扶持性加分应严格规范。
【启示与思考】
高考招生改革我们喊了那么多年,这次终于看到了春天。今年九月,国家发布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现在教育部就正式出台了两个相关的具体配套方案,可见行动快力度大,尽管具体操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明朗,但这仍是很好的春讯。
高考改革的必要性显而易见。一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距离越来越大,“高分低能”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综合素质也越来越“缺钙”。二是“一卷定终身”越来越不合理,也局限了人才的科学选拔。三是招生的方式过于僵化,不利于引导学校的施教和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
这次高考招生改革把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参考,具有划时代意义。经过这么多年的呐喊求证,既有顶层设计探索也有广泛的基层认同。某种程度上怎么考就能决定怎么教,也就决定了培养怎样的人才。可以说,这次高考改革的大动作上升到了教育兴国的层面。
过去我们之所以应试教育盛行,主要是因为唯分数是举,认为“软评价”不如“硬分数”公平。不得不看到,在许多“软评价”操作标准模糊空泛不健全的情况下,笔试的“硬分数”确实显得更为公平。如果现阶段,对学生综合评价还停留在“软评价”上,没有出台相对科学配套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那么录取就可能有失公平。
对现在的综合素质进高考录取就不能视为“软评价”,换言之“综合素质”进高考公平公正是关键。否则,就可能关系到高考招生改革的成败。
取消6项加分只是规范高考加分的第一步,但如何走出更坚实的一步,预防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对具体的政策设计也是一种考验。相关部门还应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讨,真正建立健全一系列分类细致、可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更要接受社会监督,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加大对徇私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以制度的刚性和监管的严性不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正如有评论认为:高考加分政策“光做减法还不够”,还需清理加分项目、整顿加分流程,清除“权力寻租”的可能,确保高考的起点公平。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