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疏解动批大红门天意等市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既要加快调整退出不符合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又要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科技文化创新、城乡一体化、环境治理保护、城市建设改造、居民生活服务等方面,新的需求早已形成,如果能够进一步激发出来并拉动供给,就会形成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减乘除法。明年要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继续关停制造、锻造、小家具等领域的污染企业,积极调整疏解动批、大红门、天意等区域性专业市场,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疏解,切实降低中心城区产业密度和人口密度。
积极促进大众消费,通过增加收入、完善政策、改善环境,让群众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积极支持云终端、智能家电等信息消费,扩大节能环保产品等绿色消费,增加新能源汽车配置指标,同时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城乡结合部、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和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推动北京新机场、环球影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提高投资效率。
改善民生
继续推进学区制九年一贯制
在巩固解决“择校”、“看病难”等问题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突出抓好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重组和整合,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学区制、九年一贯制、教育集团等模式,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医保付费体系建设等重点改革任务。着力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培养更多全科医生,推动区域医联体建设,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完善联动调整机制,继续提高各项社保待遇标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低保标准城乡并轨。大力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
人口疏解
常住人口比去年少增加约10万人
调整疏解要体现在控制人口规模上,今年年初本市制定了今年的人口调控目标并签订了责任书。经过努力,常住人口比去年少增加了约10万人,实现了调控目标。目前根据北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本市研究制定了人口控制目标,今后做发展规划、上产业项目,都要由人口布局来倒推发展布局,从而形成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的倒逼机制。明年是关键的一年,人口调控要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各部门全力协同配合,各区县严格落实责任,采取硬措施来完成这个硬任务。
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由此也使得“城市病”症状日益凸显。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更好地发挥功能疏解、产业疏解对人口疏解的带动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