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社会融资方式转变的趋势,大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岁末年终,在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表明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发展不仅要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更要牢牢抓住新的市场机遇,以改革创新更好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为创业、创新提供有力金融支撑,不仅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更是金融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今年以来,全国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银监会出台了方便小微企业续贷的措施,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倒贷”难题;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在考核指标上鼓励银行向小微企业放贷等等。这些措施,支持了大众创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与形势的变化和人们的期待相比,金融服务创业、创新,还有很多进一步工作要做。特别是随着金融市场发展,企业融资正发生明显变化: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或境外融资,或直接融资;越来越多的小企业、新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或私募融资,传统银行信贷占比在下降,P2P、小额贷款、担保、典当等新的融资方式正蓬勃兴起。
顺势而为,方能大有作为。社会融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银行业如果一味墨守成规将前景黯淡,唯有创新驱动才能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如今风起云涌的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金融,不是银行业务的“终结者”,而是未来发展的“加速器”。银行业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业务创新,打造数字化金融平台,巩固线下物理经营渠道,努力延伸线上虚拟经营空间。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潜力无限。
正在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不仅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的阵痛,更潜藏着新机遇。银行应积极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实施绿色信贷,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加大对服务业特别是电子商务、养老健康、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
改革是银行业发展和创新的根本动力。为更好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需要更加多元的银行业结构,需要更多的各具特色的民营银行。在今年已有5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的基础上,我们有理由期待,明年民营银行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民营银行发展指导意见将加快出台,更好地用金融活水浇灌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之木,更好地用金融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