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期 学术不息

生命有期 学术不息

——怀念2014年逝世的人文学者

1

汤一介

9月9日,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汤一介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人物小传

汤一介

当代中国哲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魏晋玄学、道教与道家、儒释道与中国文化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1984年,他和冯友兰、张岱年等学者共同发起创建中国文化书院,竭力弘扬中国文化,被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推动“文化热”的一支代表性力量。

1927年出生于天津,其父汤用彤是和陈寅恪、吴宓齐名的国学大师,汤一介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汤一介的名字即取自“一介书生”,蕴含着父亲汤用彤对他的期待:一生读书做学问,传承汤氏家族家风,“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其祖训。

1947年,汤一介考入北大哲学系,后来在哲学系任教。继承并宏大其父汤用彤的学术传统,筑建魏晋玄学的理论构想,被认为是他重要的学术成就之一。此外,在早期道教史、佛教、儒学、中国文化与哲学、中西文化与哲学之比较等领域,汤一介均做出了深入的、精专的微观与宏观研究。

和冯友兰、朱光潜、王力等从民国时代走过来的学者不同,汤一介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学人的代表。十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之初,汤一介以“知天命”的年龄投身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学术研究,先后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在非有非无之间》等一系列著作,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开一时学术风气。由汤一介主编的“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丛书,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展示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百年历程,被张岱年先生称为“一项贯通中西哲学视野的难得的学术工程”。

20世纪80年代,面对遭受文革破坏殆尽的民族文化,有感于中国历史上书院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颓势,汤一介联络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发起建立中国文化书院。以此为基地,他一方面面向全国连办四期“中西文化比较高级函授班”,季羡林、梁漱溟、熊十力、张岱年等一大批国学大师和学术巨臂作为书院导师,为函授班开课,培训青年思想文化新锐数万人,主编出版《中国文化书院文库》《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国学举要》等大型丛书多种,达数百万字。

2003年,汤一介提出启动国内最大的儒学古籍文献整理工程——《儒藏》编纂工程。《儒藏》收录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3000余种,约10亿字,计划于2025年完成,规模超过《四库全书》。2014年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看望了87岁高龄的汤一介,亲自了解《儒藏》的编纂情况。6月底,《儒藏》精华编的前100册在北京大学举行了发布会,此时的汤一介已病重在身,在家人的搀扶下,坐轮椅出席了发布会。汤一介曾在多个场合说:“有自己文化传统的国家,而且珍惜自己传统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