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战略轮廓呈现(2)

201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战略轮廓呈现(2)

摘要:时届年末,马年中国外交大局落子收官。中国特色鲜明的大国外交暨国际战略登台亮相,可谓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尽显。世界外交舞台上,具有鲜明“中国创造”标记的外交和国际公共产品喷涌而出,中国外交更具章法,更有力量,更富于智慧,也更显魅力。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深刻地感受到,经过一年的精心耕耘,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轮廓已清晰呈现。

在今年习近平奥巴马北京会晤期间,中美在信息技术、军事互信、签证互惠安排、气候变化、人文交流等多领域都取得显著进展,这不仅为未来两年合作创造了良好氛围,也将惠及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中美双方就尽快恢复和结束《信息技术协定》扩大产品范围谈判达成双边共识。这是自1996年以来世贸组织首次就关税减让问题取得突破,届时相关商品关税的取消将具有重大商业意义,也会带来示范效应。在军事领域,中美双方充分肯定两国签署关于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谅解备忘录。中美军事协议,意在提升避免冲突和危机管控机制的建设。军事备忘录对于建立信任措施十分重要,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军事意外事件,并降低意外发生后升级的可能性,还将为未来建立更多的信任措施打下基础,可以使中国周边的国际海域和空域变得更加安全。中美就气候变化问题发布联合声明,共同作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深度、联合声明的宣布时机以及承诺减排力度均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

2014年中美两国之间高质量的战略沟通机制的运行,再一次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美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不仅已成为维系中美关系的可靠战略保障,也已成为当今世界秩序中不可或缺的成熟国际关系机制。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美双方已摸索出了一整套互相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与战略关切,清晰认知对方战略意图、利益偏好和政策底线,从而对对方发展保持比较稳定战略预期的经验。这无疑会对两国关系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也为稳定东亚国际局势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压舱石。

在此背景下,经过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在中日达成四点共识的基础上,APEC北京峰会期间实现了中日首脑会晤,近年来因日方引起的钓鱼岛问题和历史问题的无端发酵而遭到严重破坏的中日关系,出现缓和稳定趋向。反观安倍政府的外交战略却受此牵制,尽显疲于奔命之态,而中日关系在中国外交大局的权重、位次则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中韩关系的发展步入了全面战略合作的新时期,中韩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扩展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不仅积极推动了中韩双边的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而且有力地遏制了朝核问题恶化的趋势,有效地发挥了正能量,成为东北亚国际格局的稳定器,成为稳定中国东部战略方向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2014年是加速发展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一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俄罗斯,普京总统两次来华,中俄元首五次会晤,两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拉紧了两国利益融合纽带,保持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运行。习近平主席专访蒙古国,构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极大推进了中蒙关系的发展。在9月的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上,实现了引人注目的中俄蒙三国峰会,达成诸多战略共识和外交成果。中俄蒙三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愿意将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三方愿在捍卫地区安全、推动世界多极化方面携手合作;三国峰会有望实现机制化。这一战略成果,将造成稳固的中—俄—蒙战略掎角之势,使我北部战略方向的稳定态势得以巩固。

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分别成功访问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中国领导人在两年时间里完成了对中亚国家全覆盖的外交出访。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有力地扩展了我国西向战略空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而这一战略构想的快速付诸实施,围绕丝路经济带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项目的规划和安排的接踵展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迅速启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通气并启动D线建设,建立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商谈了10年之久的上合组织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的签署,上合组织扩员进程的开启——这一切更使西部邻国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的诚意和国家实力,感受到了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带来的实惠,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外交空间中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中印一致同意沿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大方向,进一步构筑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两国务实合作实现了新突破。习近平主席访问了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建立中马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宣布启动中斯自贸区谈判,启动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有力推进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在南部战略方向上,中国保持了一直以来与东盟关系的顺利发展,及时调整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政府积极着手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实施,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等系列战略构想进入实质性磋商阶段,商谈中国—东盟国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事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地区战略议题,使得东盟国家继续向好调整与中国的战略关系。中国尊重缅甸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抓住缅甸经济改革之机,适时调整推进了中缅关系发展。中、印、缅三国今年共同举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活动,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在周边和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反响。因“981钻井平台事件”受到伤害的中越关系及时得到修复,双方达成不因南海问题冲击中越关系大局的战略共识,越方积极参与了中国主导的诸多亚太经济发展机制安排,中越关系正在回归正轨;中菲领导人怀柔会晤,显示中菲关系趋于改善;南海问题热度持续降温,正在淡出全球和区域安全视域。

在南太平洋方向,习近平主席出席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将中澳、中新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在访问斐济时,集体会晤了南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与南太岛国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了同南太建交岛国的整体合作。

从大周边的战略视角出发,在这广大的中国周边战略区域中,在巩固北方、稳定东部局势的战略背景下,西进中亚和西亚,南下南亚、东南亚、南太平洋,综合考量经济发展、地缘政治、战略通道、能源资源等因素,以能源管线、铁路、公路、航运、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纽带,资金、贸易和产业链连接并重,加快推进区域利益共同体建设与战略经营,实行表里相互依存,战略纵深与前沿相互呼应的策略,努力建构与塑造长期有利于我的周边战略环境。

在“走出去”战略牵引下,构筑“一带一路”、两翼齐飞的

地缘经济战略框架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最令世界赞叹的莫过于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推出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经济发展议程、国际投融资机制倡议。在去年倡导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中国又与金砖国家合作推动建立授权资本为10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缓解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遭遇的“融资难”问题;中国同印度等21个亚洲国家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启动授权资本为10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基础设施投融资新机制,有效促进亚洲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中国倡议召开了“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宣布投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在APEC北京峰会上,中国提议建立亚太自贸区(FTAAP),得到了APEC成员的支持;中美两国在APEC会议上就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BITT)寻求共识,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融合,就中国加入TPP及美国加入RCEP展开讨论;中国采取实质性举措破解基础设施投融资难题,大力推进G20基础设施投资议程;中国与两个重要的亚太国家韩、澳,实质性结束了FTA谈判;中国政府还提出了筹建海上丝绸之路银行,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银行的倡导。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