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的是,近些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基本保持在15%以上,2013年占GDP比重已达3.77%。如此快速增长,固然有中国文化产业起点低、基数小的原因,特别是在诸多利好政策推动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一个爆发期。至于2015年或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仍可乐观地认为,文化产业总体增长完全可能继续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率,特别是2014年,无论是在中央和国务院层面还是部委层面,文化产业政策均密集出台,这都为2015年文化产业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发展的速度不会一直在高位上运行,因为中国经济整体活力难以提供基本面的支撑。
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近些年来,地方文化产业园区空心化、主题公园亏损倒闭等问题不绝于报端,特别是以文化产业之名行跑马圈地搞房地产开发给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带来的隐性破坏等,均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肾虚”的病灶,值得警惕。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文化产业如何找寻和明确其内生性增长动力机制显然是个关键。因此,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转型升级,提高投资收益率,不仅是文化产业自身
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创造有效需求、引导文化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宏大叙事:诸多国家重大战略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常态提供了背景支撑
从新型城镇化战略到“一路一带”,从长江经济带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一系列影响中国经济布局的国家战略为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提供了宏大的叙事背景。
十八大以来,本着对内和对外双向开放的战略,党中央提出和强化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包括新型城镇化战略、“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不仅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2015年区域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了想象和实践的空间以及新的重要支点,对此,无论是政府还是文化企业要有充分体认和感悟。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东起长三角地区、西至云贵高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11个省(市),包括中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也连接着中国十分贫困的地区。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建设长江经济带,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打破行政壁垒、地区分割,实现“产业接起来、要素流起来、市场通起来”,不只是经济领域也是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应有之义。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重申和强调这样的观点:对于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和广阔国土空间的国家,应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对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硬性约束,从而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聚集程度的不同,结合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一系列国家战略,建立起符合我国东、中、西差序化发展现实的层级化文化产业布局。这将是2015年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只有在空间布局清晰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园区的3.0版的生成与发展才能找到更清晰的定位,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从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繁荣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服务业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网络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因此,借力文化与科技融合以及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推动整个文化产业升级转型,也是文化产业能否在2015年进入新常态的关键。
与此同时,“一路一带”作为中国大外交战略的新支点,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通道和载体,同样需要我们深入体认和思考。“一路一带”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用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的话说,两大倡议是要以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西开放为契机,为自古以来的丝绸之路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与各国一道,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两只强劲的翅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