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限牌为何要搞“突然袭击”?有人认为,是为了防止某些投机者突击购车。如果给缓冲期,肯定很多市民都抢着买车,那不就等于加速购车了嘛。笔者不这么认为。必须明确,花自己的钱、买自己的车,是消费者的自由和权利。政府即使真要对此进行限制,也应当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再来施行,而不是拍脑袋决策,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想什么时候搞就什么时候搞。不给出一定时间的缓冲期,不仅让市民望车兴叹,更是剥夺了民意充分表达的机会。给公众足够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比防止大家“抢着买车”更重要。
不可否认,近些年中国汽车社会的爆发式增长打了大城市管理部门一个措手不及。在应对汽车社会管理挑战方面,既缺乏顶层设计,又缺乏现代化、市场化的治理能力。当堵和污的负面效应叠加而至,用行政手段限购、限行似乎不可避免。
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忽略,身处市场经济,我们应当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城市治堵,市场化手段真的用足、用好、用尽了么?一系列问题真的可以“一限了之”么?这些,都需要城市管理者再三考量。
深圳相关部门表示:“此次暂时限购小汽车,恰恰是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的根本利益,这将为深圳交通综合治理赢得时间。”限购之后,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谁该承担责任?限购绝非良策,治理拥堵应该追求市场化原则,而不是迷恋行政手段。没有透明,就没有公正;一意孤行,就找不到最大公约数。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