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洛尔施隐修院(2)

世界文化遗产——洛尔施隐修院(2)

洛尔施修道院的衰落

洛尔施修道院属本尼狄克派隐修会,也称本笃会,是在公元529年由意大利人圣本笃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诺山所创,遵循中世纪初流行于意大利和高卢的隐修活动,其规章成为西欧和北欧隐修的主要规章。本笃会隐修院的象征是十字架及耕地的犁。圣本笃手订会规,规定会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财,一切服从长上,称此为"发三愿"。本笃会会士每日必须按时进经堂诵经,咏唱"大日课",余暇时从事各种劳动。会规要求祈祷不忘工作,视游手好闲为罪恶。后来该会规成为天主教修会制度的范本。该会传统尤重教会音乐,特别擅长咏唱相传为格列高利一世创作的格列高利颂调,今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本笃会修院仍保持这一传统。当时入会者除平民外,也有贵族,会士中出现过不少圣徒和学者。

洛尔施修道院与洛尔施城的整体特色融为一体

洛尔施修道院与洛尔施城的整体特色融为一体

作为中世纪早期及其后大部分时间里的文化中心和不可忽视的政治因素,洛尔施修道院对其周围地区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1231年,随着本笃会隐修院规章时代的结束和属于贵族的修道院不动产的日渐减少,洛尔施修道院开始走向衰落,1557年它在大革命中被查封。1621年,修道院的建筑被破坏殆尽,如今人们只能从缴纳什一税(宗教捐税)的棚屋和残存的石墙中依稀辨认出当年洛尔施修道院的范围。

德国“前罗马式”建筑艺术最具代表性的遗迹之一

洛尔施修道院是德国“前罗马式”建筑艺术最具代表性的遗迹之一,其正面墙上和房子顶部华丽的装饰品是现存最大的法兰克王国修道院失传的代表之作。

洛尔施修道院是德国“前罗马式”建筑艺术最具代表性的遗迹之一

洛尔施修道院是德国“前罗马式”建筑艺术最具代表性的遗迹之一

洛尔施修道院与洛尔施城的整体特色融为一体,这种和谐之美在二者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洛尔施修道院藏书室的最重要的扩建物目前在全世界已达到50多处,而且洛尔施设有致力于发掘和保护中世纪早期中欧修道院文化的部门,这使得现代人可以亲身体会到祖先杰出的创造力。在当地政府和文化组织保护下的历史遗迹,如小部分位于城外的“古代大教堂”、“民族博物馆”以及“洛尔施烟草博物馆”都会令前来旅游观光的人感到不虚此行。

责任编辑:高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