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错误思潮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2)

同错误思潮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2)

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大都聚焦于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发展史,又多以近代中国人民革命为突破口。他们断言,太平天国“绝无进步的历史意义可言”,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不断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大革命’、最后是49年的革命”。“‘革命’在中国并不一定是好事情”。他们罔顾历史,不愿也不敢承认: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中国近代历史也反复证明革命是“好事情”。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的三大伟业,无不与革命休戚相关。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二是创造性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三大伟业,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不可逆转地开启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误入歧途”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否定中国革命,重点否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他们贬损这种选择是“误入歧途”,主张用“现代化范式”取代“革命范式”,扬言“如果当时中国执行一条‘孙子’战略,随便搭上哪一条顺风船,或许现在的中国会强盛得多。比如追随美国,可能我们今天就是日本”。这种荒唐的“如果”逻辑,怎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政府,可谓“孙子”相十足矣!从鸦片战争开始,这个“洋人的朝廷”就“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乞求搭乘西方列强的“顺风船”,谋求“强盛得多”的处境。结果怎样呢?美国没有让清政府搭乘“顺风船”,中国也没有成为日本,反而落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下场。

与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愿望相反,新中国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误入歧途”,而是走上了凯歌行进的光明坦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旧中国留下的经济“烂摊子”只有16万吨钢,外加西方市场滞销的“洋货”。60多年后,中国的钢产量超过5亿吨,各种新兴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尖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中国制造”日新月异,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新中国成立之初,城乡居民生活贫困,大多数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60多年后,总体上实现了经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GDP从1949年的35美元增至2011年的5400美元,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2012年的74岁。

正确区分政治是非和学术是非

1957年,毛泽东在阐述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斗争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马克思主义仍然必须在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仍然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须是这样”;“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时隔多年,重温这篇著作,仍如醍醐灌顶,深感任重道远。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实践和历史也证明:同错误思潮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每次理论交锋中都能经得住锻炼和考验,都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巩固和扩大阵地,都能挫败任何错误思潮的挑战和攻击。据此,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按照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发展”的规律,眼下与历史虚无主义的这场较量,结局也定然如此。

以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基石之一的唯物史观为研究指南的哲学社会科学家,特别是历史学家,在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增强阵地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正确区分政治是非和学术是非,摆事实,讲道理,拨乱反正,解疑释惑,用历史的、实践的、辩证的思维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