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火灾通报“领导重视”占一半情何以堪?(2)

哈尔滨火灾通报“领导重视”占一半情何以堪?(2)

 灾难通报为何总突出“领导重视”

目前来看,灾难性事故的官方通稿中“领导重视”的内容,确实已成“标配”。这既源于官方与民间话语体系不同,也有官方在现代治理中观念更新不够、回应民众关切把握不准的问题。

翻开近些年来出现的灾难性事故报道,在官方通报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领导高度重视”的内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部门、相关部门都要在里面通过一定形式“露脸”。比如湖南衡阳大火发生后,当地官方通报:“火灾发生后,衡阳市委书记徐明华、市长彭崇谷等10多名市级领导率领上千名机关干部、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和医护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指挥、参与抢险救灾,紧急疏散周边群众。”这在简短的通报内容中占近一半篇幅。

一般来说,这种官方通报多为三段式:第一段,简要点出何时发生何事;第二段,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如何重视;第三段,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如何查明事实、处置事故,事件发展情况如何。绝大多数的官方通报,均按照这一格式进行撰写和发布。然而,这种突出“领导重视”的通报,却忽略了公众的感受和知情需要。

为什么官方通报总是忽视民众感受,把“领导高度重视”摆在最显要位置?其主要原因在于官方话语体系有其特殊性所在:一是“官念”尚存,“观念”未变,“花花轿子人抬人”;二是担心若官方通报“不见官”,则责任“不见人”。官员特别是一定级别的官员在大事件中无论对上还是对下的在场感,向来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作为层层审核的通报,一方面要有突出领导重视的意识,将“该讲到的都讲到”;另一方面又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让负有领导责任、职能责任的人和部门都出来“露下脸”。具备这些要素,通报自然四平八稳。

这也反映出一些地方在现代治理中,还缺乏人文关怀和治理经验,缺乏将民众关切作为着力点的相应情怀和素质,也缺乏对民间舆论走向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前瞻眼光。而同为灾难,上海此次的两场通报就做得较好:公安局的通报聚焦现场,尽量客观还原现场情况;卫计委的通报紧扣救治的技术手段措施和伤员伤亡情况。两个通报均是民众在相关领域最为关心的内容,未被“领导高度重视”所稀释,堪称清晰明了。

如果一些地方实在处理不好民众关切和“领导重视”之间的关系,不妨多发几个通报:对民众关切的内容按照“正常规律”来办,对领导和各部门如何“高度重视”的情况可以用专门的通报进行介绍。如此,既可回应民众关切,又可突出“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 还是“重视领导”?

千方百计,逃避领导责任。一些责任事故发生原因与地方相关部门领导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事故发生之后,不少地方官员,总是试图规避自身责任。以“领导重视”为幌子,表明自身对事故的关注,塑造“作为”形象,化被动局面为主动局面。于是诸如‘迅速、立即、有序、竟敢、全力以赴、难度很大、全力救援’的褒扬语词,使官员们由事故“嫌疑人”转变为“大功臣”。这其实是政府干部敷衍塞责、千方百计逃避自身责任的表现。

置若罔闻,漠视民生疾苦。一场事故让多少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又令多个家庭陷入悲痛之中。人命关天,报道却一笔带过;死者为大,却大不过“领导重视”。这赤裸裸地表明官员们对伤亡者们缺乏基本的人道关怀和政府责任,与此相反伤亡者们在他们眼中仅仅是一组组冷冰冰的数字。不少事故报道中还提及“死者家属情绪稳定”,内心悲伤的家属们被行政手段压制人性悲伤,更是漠视民生疾苦的麻木体现。

我行我素,损害政府形象。习总书记讲到“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言犹在耳,而一些地方官员却依旧我行我素,只关心自己的乌纱帽,不顾中央的三令五申、苦口婆心,违反中央的各项规定,这无疑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长此以往,后果极为严重。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