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兵圣”谋胜智慧

汲取“兵圣”谋胜智慧

习主席指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我们的民族气息,活跃着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我国古代也积累了丰富的优秀军事传统文化,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以传承和发扬。《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被奉为“兵学圣典”。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部兵法,对探索现代战争制胜之道具有重要意义。

《孙子兵法》的深层主导是政治统御,一切军事行动必须服从服务于政治。《孙子兵法》开宗明义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其中最首要的“道”即从政治角度考虑,分析民众与国君的意愿是否一致,是否愿意为国君出生入死不怕艰险。据可查史料,孙子是把政治作为研究战争胜负第一因素的奠基人。两千多年后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是以剑代笔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马克思提出“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历史证明,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

在21世纪的今天,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西方一些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对我国发展进行牵制和遏制,加之周边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使我国面临的安全挑战较为复杂,必须善于从政治高度审视把握。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听党指挥是立军之本、建军之魂。在听党指挥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确保军令政令畅通。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谋略至上,谋定而后动。《孙子兵法》之所以成为不朽的名著,是因为它揭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规律。孙子提出:“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又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这些思想都深刻揭示出谋略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启示我们要深刻把握未来战争命脉,提高各级指挥员的谋略水平,推动军事理论创新。

随着国际战略格局深刻调整,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快速发展,新的军事理论不断创新,新的安全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军事体系重塑步伐加快,对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我们在组织筹划、精确准备和指挥打仗等方面必须标准更高,必须在善谋打仗上走在前列,一门心思谋打仗、聚精会神抓战备,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参谋,积极探索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不断提高谋划战争、设计战争和指导战争的层次水平。

《孙子兵法》的基本准则是掌握主动,始终保持先机制敌。孙子提出“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观点,主张在战场指挥作战要善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要始终掌握战争主动权。“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失去主动权,军队就等于被打败、被消灭。主动权的获得,必须因敌我双方态势和战场要素的变化而变。“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现代战争时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多维战场空间融为一体,时间要素不断升值,战争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突然性更强,节奏性更快,程式环节大大缩减,作战行动更加取决于“侦察、决策、打击、评估”闭合回路的运行速度和精度,谁能先敌决策、快敌行动,谁就能形成决策优势。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于广域多维空间遂行作战任务需要,探索跨区域大范围的兵力、火力和电磁机动方法途径,将诸军兵种区域作战向全域作战拓展,做到先敌反应、快速决策、迅即行动,在决策性地点和决策性时间形成决策性优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