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郭万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热点问题解析(4)

三、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原因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新事物,西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发展了。文化创意产业为什么兴起,第一,就是经济文化的发展。二战后,美国一些学者研究发现,2%的人从事农业生产,2%的人从事工业生产,就基本满足这个社会的基本需要。于是就要问百分之九十多的人都干嘛?日本学者70年代发现当它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也基本满足生活需要,他说到1万美元时候那9000美元消费什么?所以两个国家的学者研究殊途同归,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费的都是文化。所以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流是文化经济,就是在传统行业中加入了文化的要素。

第二,人类就进入了审美经济时代。有人说经济发展有三个形态,一是农业经济形态。二是工业经济形态。三是审美经济时代。审美经济超越了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与审美相结合,与体验相结合。我去外地调研,有个地方的电影院有一对年轻人把电影院包下来,就两个看电影。所以现在要的是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是产品的价值所在。

文化产业叫什么?叫无烟产业,或叫朝阳产业,它的特点是什么?一是协调。它不仅具有经济效益,具有社会效益,它能高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如果一个讲究艺术品位的人,那么他的修养还是很高的。黄贯中Beyond乐队的吉他手,他说,如果一个人真正的喜欢艺术,就说明他的内心是很单纯,是很善良的。促进社会和谐,强调核心价值观怎么打动人心?要从人的主题出发,能触动人的心灵,能使人精神愉悦的东西,他才接受。

二是绿色无污染。文化产业资源节约,没有污染。

三是高效,高附加值。比如《泰囧》这个电影投资2500万,收益好几个亿,它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还能吸收就业。因为文化产业很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特点都是文化产业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

四、当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误解和误区

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要区分开。文化局只要管公共文化。宣传部、文字办肯定是管文化产业。有时不是分太清,但是必须得分清。理论上能讲清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但实践中有时不太好区分,但是还是要分一分。公共文化就是公共产品服务,这部分主要由政府来承担。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公共文化。文化产业很多都是浅层次的文化或者大众消费的文化。有些地方政府把历史文化资源看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有的地方一说发展文化产业就说我们没有历史名人,我们这个城市历史短没有什么遗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也不意味着文化产业就发达,美国只有200年的历史,但人家是第一文化产业强国。现在文化产业最大的头是什么?是互联网,是与高科技相关的产业,包括文化演出、新闻出版。所以历史资源丰富并不是做文化产业的必要条件。其实资源有时越丰富,越阻碍产业发展。

我们知道像日本、瑞士,它们的资源很匮乏,但是它的经济很发达。虽然日本资源匮乏,但它会创新,创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元素。我们要更多的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创新上,放在与技术的融合上,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资本运作、市场运作。

还有一些误解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家必须是文化专家或艺术家。其实不是,举个例子,陕西的一个农民企业家,王跃胜,他当年来到北京后,发现IT业兴起,于是就考察互联网。他在中关村待了两个月,后来发现了一个商业模式,开网吧。他发现想上网没地方上,特别是学生,他就建网吧,开网吧是他的第一桶金。现在靠文化赚钱的人,很多不是搞文化的。比如,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他搞文化产业已经达到225亿了。他军队专业的,搞房地产出身,现在经营文化产业搞的风声水起。所以说文化产业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懂市场、懂投资、懂资本运作的人。

还举个例子,禅茶堂的老总谈自己的经验,他说我们禅茶堂做做全国寺庙的茶叶,就把全国的寺庙基本都承包下来,这个茶叶原来可能值几十块钱,但是现在这个茶叶是高僧开光的,这样他一天就赚几十万。就说是高僧开光,但至少买了一种宗教的宁静,喝这个茶感觉很舒服。还有一个朋友,他卖红酒,他说我的酒比别人卖的好。我说你为什么卖的好。他说我的酒是当年戴安娜王妃结婚用过的酒,这都是一种文化心理。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