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王虎学: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5)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和根本途径

接下来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并进一步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呢?如何加强、如何改进?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讲话精神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就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一些基本的经验。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系统总结了党在长期执政中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这六条经验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切实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这六条经验是:

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现在为什么很多人不相信了,没有这种信仰,没有这种信念和信心了,乃至信任都没有了呢?就是因为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还一无所知。对马克思主义一无所知不仅发生在我们身上,发生在我们中国,也发生在西方对于马克思主义提出质疑的一些人当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代表人物叫弗洛姆,他讲过,那些人,很多质疑批判马克思观点的人,连马克思的一本书、一篇著作都没有完整、准确地去看过,那你想,你得出这种结论能站得住脚吗?有说服力吗?显然是非常苍白的。所以我们党现在非常注重思想上建党,去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今天党建工作的第一位的问题。

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就是党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两者要结合起来。

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性质不是两个先锋队吗?如何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呢?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从而保证我们始终走在前列。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今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就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样一个宗旨,也是保持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一个必然的要求。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这个实际上跟我们党的事业是交织在一起的,党的建设不是说离开改革开放这个事业单独搞党的建设。事业本身在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事业要求我们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创新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同时党的建设也要改革也要创新,要切实增强党内的生机和活力。

第六,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的水平。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里面强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他指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新时期必须要做的,如果从严不治党,你就治不住他了。

以上这几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今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要重视的。

在这里我想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个经验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问题。大家知道,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从内心到底有没有疑问过?这就涉及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马克思是不是已经死了?二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我们自己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显然要对这两个问题作出否定的回答,我们肯定他依然活着,马克思主义远没有过时。

在这里我主要想从西方的角度来看一下西方国家、西方学者他们是如何评价今天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

看看西方国家的态度。随着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轰然倒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马克思主义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兴高采烈地鼓噪: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终结了,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当时这种声音一时甚嚣尘上,这种观念非常多。

现在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苏联的解体意味着苏联模式的解体,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解体,就是马克思主义不能和苏联模式完全等同起来。我们现在看来,苏联模式恰恰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精神,才走上了末路。但是,苏东剧变的确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低潮。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不管是在理论当中还是作为一种思潮,又逐渐热起来。这里有四个事件体现了西方国家对马克思的评价。

第一个事件发生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英国BBC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最后评选结果的前四名分别是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美国有一个报纸就认为这个事件是一个意义深远的事件,为什么呢?因为马克思似乎随着苏联的解体被宣告死亡了,但马克思怎么又复活了?又活到人民心中了?这是一个事件。

如果说第一个事件还没有说服力的话,再看第二个事件,这个也同样是1999年,英国的路透社邀请各界人士,政界、商界、艺术界、学界的,评选千年伟人。在这一次评选当中,马克思是第二名,他和第一名爱因斯坦只差一分,这也毫不影响马克思作为一个千年伟人的地位。这是第二个事件。

第三个事件是在世纪之初的2005年,英国BBC又再一次做了一次评选,它这次评选是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在他们一个杂志专栏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还是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是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6%,像柏拉图、苏格拉底、康德、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前20名。因为这次是评选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而马克思从祖籍上讲是一个德国人,听说杂志当时评选的时候还专门对英国民众做了思想工作,说我们评选的是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希望大家为休谟投一票,休谟也是英国非常伟大的思想家,对马克思的影响也是挺大的。后来英国民众评选的结果依然是马克思,并且是以高两倍的得票率高居榜首。这是第三个事件。

第四个事件同样是2005年,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台携手主办评选,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大家都知道,德国是一个出哲学家、出思想家的民族,它的思想家可以说灿若星河,但是马克思依然能够被评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

这四个事件说明了一个什么事情了?就是马克思远没有像很多他的敌人所庆贺的那样,马克思已经死了,实际上马克思他的影响依然还在,他依然活着。

再看一下西方学者,搞哲学的、历史学的、经济学的各领域的学者,他们都对马克思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萨特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十分年轻,几乎是童年时代,它刚刚开始,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我们的思想不管怎样,都只能在这种土壤上形成,它们必然处于这种土壤为它们提供的范围之内。萨特曾经对马克思的理论有质疑,但后来他越来越发现,马克思仍然是不可超越的、是我们时代的哲学。他对马克思的这种评价有一个转身。

再看一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者詹姆逊,他也这样说,他说今日的资本主义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庆贺马克思主义的死亡是不合乎逻辑的。

当然现在也有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问题远没有过时,所以马克思主义远没有过时。

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一百多年前的著作《资本论》又在欧洲畅销,一度脱销,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马克思当时的确是把资本主义的病灶看得非常准、非常深刻,他说得太露骨了,以至于别人都驱逐他、反叛他,现在你看,他们都从这儿来找答案。

哈贝马斯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军人物,他来过中国有两三次,他曾经这样评价马克思主义,他说我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又一次处在正确无误地揭示我们这种类型的社会发展趋势的位置上。你看看这些国家的评价以及这些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的评价,再看看离我们比较近的法国的后现代主义者德里达,他在《马克思的幽灵》这本书中写道,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遗产的继承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马克思死了吗?他从未离开我们,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我们的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我们同行。他的潜力、他的思想所蕴含的这种能量远未发挥出来,因为他揭示的情势、揭示的问题远没有过时。

责任编辑:宋富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