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政府权力结构与社会治理: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分析路径(10)

纵向政府权力结构与社会治理: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分析路径(10)

注释:

①汪锦军:《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条件:三层次的分析框架》,《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第21~26页。

②菲利普·J.库伯:《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③罗伯特·K.默顿:《官僚制结构和人格》,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页。

④奥斯特罗姆·文森特:《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69页。

⑤G Stoker,Transforming local governance:From Thatchersim to New Labour Basingstoke,England:Palgrave Macmillan.2004.24.

⑥斯科特·詹姆斯C.:《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116页。

⑦帕特南·罗伯特D.:《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205页。

⑧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到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⑨(13)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4页。

⑩汪锦军:《从行政侵蚀到吸纳增效: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政府角色》,《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5期,第162~168页。

(11)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101~112页。

(12)沈荣华:《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分工》,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97~98页。

(14)L Kenneth,D M Lampton,Bureaucracy,poli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Mao China.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1.

(15)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0页。

(16)王涛:《有效政府、科层权力调适与地方治理》,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公共管理学院)2013年。

(17)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3期,第39~55页;中国小康网,2006-2007《中国信用小康指数》2007年版。

(18)陶然、苏福兵、陆曦等:《经济增长能够带来晋升吗?——对晋升锦标竞赛理论的逻辑挑战与省级实证重估》,《管理世界》2010年第12期,第13~26页。

(19)赵树凯:《乡镇政府的应酬生活——10省(区)20乡镇调查》,《发展研究》2005年第7期,第6~9页。

(20)2012年10月对原台州某镇副书记,某街道书记访谈笔记。

(21)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开放时代》2011年第10期,第67~85页。

(22)(25)(26)折晓叶、陈婴婴:《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126~148页。

(23)周飞舟:《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兼论“项目治国”》,《社会》2012年第1期,第1~37页。

(24)A Chen,The failure of organizational control:Changing party power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35.2007.145~179.

(27)(29)周雪光、程宇:《通往集体债务之路:政府组织、社会制度与乡村中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公共行政评论》2012年第1期,第46~77页。

(28)汪锦军、王美琴:《寻求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平衡——对浙江长兴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调查与分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

(30)B R Weingast,The economic role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Market-Preserving,federalism and economic growth.11.1995.1-31.

(31)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第113~130页。

(32)崔之元:《“混合宪法”与对中国政治的三层分析》,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33)奥尔森:《权力与繁荣》,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34)许成钢:《政治集权下的地方经济》,《分权与中国改革》2008年版。

(35)S Yanfei,Z Dingxin,Multifaceted state and fragmented society:Dynamics of environmental movement in china,2007,111-160.

(36)曹正汉:《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1期,第1~40页。

(37)J S Migdal,State in socie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89.

(38)张永宏、李静君:《制造同意:基层政府怎样吸纳民众的抗争》,《开放时代》2012年第7期,第5~25页。

(39)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129~148页。

(40)楼继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第127~128页。

(41)E M Uslaner,Trust,democracy and governance:Can government policies influence generalized trust?2003,171-190.

(42)M Castells,The information age:Economy,society,and culture,volume 1,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WILEY-BLACKWELL.2010.500.

(43)W Barry,Networks in the global village.Boulder CO:Westview Press.1998.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