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1月25日上海市政协咨询现场,该市卫计委官员呼吁,更多符合“二孩”生育政策的上海家庭多多生育,因为对于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发展而言,生养两个孩子更适宜。不过,“鼓励生育”即便落实到政策上面,有没有用仍是一个未知数。请关注本期话题。
在新的生育政策实施之初,国家卫计委曾预计,每年将新增人口200万。然而,这一预期却遭遇了“冷淡”的现实。在国家卫计委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监督局监察专员赵延配确认,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后,提出生育二孩申请家庭只有70多万,“这确实和预期有一些差距”。【查看全文】
大城市高昂的房价和教育成本、看病费用等诸多因素,制约了许多家庭生育“二孩”的计划。养两个孩子,首当其冲的现实问题就是住房要比原先大一点,可这“大一点”就得多当多少年房奴啊?在高房价的挤压下,越来越多家庭为了一套房子而耗尽毕生财富,甚至透支几代人积蓄,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得累趴下多少家庭?而且,买奶粉、买尿不湿、买童装,这些钱就得加倍支出,可普通家庭的收入能翻番吗?【查看全文】
有人会说,生两娃养不起啊。的确,目前养一个娃不容易,奶粉贵、纸尿裤贵、医疗贵、教育贵……买台好点的婴儿车都要几千元。但孩子一长大,能给家庭带来很大的“隐性收益”:且不说培育儿童长大的过程对父母的历练和熏陶,单是以后家庭遇到任何风雨,都有多个人并肩作战,精神上经济上该是多大的支持!更世俗一点算,多一个孩子,丰富的育儿经验可以再次利用, 第一胎的很多用品再利用,养育成本明显降低。而且孩子不容易养成“独生子女病”,何乐而不为呢?【查看全文】
“单独二孩”政策实行之后,我国的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将在最近的四五年间有所抬升,但这一时期总和生育率的峰值不会突破1.9,年度出生人口的峰值不会超过1900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大约200万人,总人口可以控制在14.2亿人,尽管仍会给公共服务带来不小的挑战,但是基本处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相对于立即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设计方案,这一过程更为平稳有序。【查看全文】
从单独二孩实践看生育意愿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国人口形势展望
2012年王广州在《到底能生多少孩子?——中国人政策生育潜力估计》中也分析,如果2015 年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堆积与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相比增加100万左右,超过200万的可能性很小;如果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补偿生育期间,每年会比政策不变多生600万左右,加上正常出生1500万,出生人口规模在2100万人左右(也远低于翟振武、蔡昉所预测的4995万、4700万人),高峰总人口约为14.39 亿左右。考虑到2014年实行的单独二孩政策已经释放了一些补偿性出生,那么2015年全面二孩的额外新增出生规模将低于原有的估计。【查看全文】
毋庸置疑,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初衷是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有效的事实依据,2014年的人口学研究回应了政策和改革的热点,围绕着单独二孩政策、人口老龄化和户籍制度改革而展开。单独二孩政策的适时实行,对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实现人口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和作用。户籍制度的改革对推行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作用,反映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人为核心的战略理念,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查看全文】
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民众偏低的生育意愿,乃是基于成熟经验而形成的稳定认知。纵使如今有利好政策激励,短期内或也难以轻易逆转。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个体价值获得极大张扬,家庭传统的生育功能,已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养育花费、职业代价等因素,“生二孩”当真可谓花费不菲—“不想生”的另一面,其实是“生不起”。【查看全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