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混合所有制改革“痛点”在哪里(4)

上海混合所有制改革“痛点”在哪里(4)

国企和国企混,有什么意思

有关国企混改“怎么混”的话题,受到了众多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关注,尤其在“国企和国企”混的方面,关注度颇高,争议也较大。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总裁吕亚臣想着上海如何才能多增加几个进入世界500强的国企,“到目前为止,上海地方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只有4家,在北京,有二三十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他建议政府多牵头搞一些“优质资源整合”,把上海优势资源通过国资国企改革进行整合。“如果改革了半天,最后在世界上没有竞争能力,这个改革等于是零。”

吕亚臣的意见,恰好与另一名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石小强的观点相左。石小强认为,企业并购重组应该通过市场手段来实施,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要注意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防止摊饼求大,防止行业垄断。政府在企业并购当中重点考虑如何凝聚企业合力,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

国企和国企强强合并后所造成的行业垄断,石小强曾有过直接感受,“我们有两个项目,同一家央企控股的六七个兄弟企业来竞争,这不是垄断吗?只有他们家。”他认为,不能一味为了制造500强而并购,“在国际上竞争,并购有利;但到地方上,地方就是受害者。”

复旦大学教授陈建安也多次强调国企混改一定要进行“市场化重组”,而不是行政手段的“拉郎配”,“应该把超大规模的国企航母拆分、变小,打破垄断。你把两个大国企合并了,效率就能提高了吗?”

陈建安表示,民营资本在与国企合并后,股权比例不能太低,“只占一点点股比,起不到参与经营,提高效率的根本作用。”他认为,一些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国资占股最多不应超过20%,“股权应该高度分散,国资没必要控股。”

据悉,上海将国企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国资委针对三类企业制定了不同的考核要求。陈建安说,实际上,在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国企中,还“藏”着一部分竞争性的版块,这些版块应当剥离出来,“还是回到竞争中去,鼓励混合制,并且逐步退出国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