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选举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影响(4)

摘要:如果把两岸关系放在更大的时空背景下去看,那么“九合一”选举就只是一个小波折而已。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岸的实力对比,大陆台湾之间差距越拉越大的趋势还在强化,是我们对两岸关系未来前景有信心的一个最根本原因。

第一个信号,岛内的社情民意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具体来说有哪些变化呢?

一是岛内社会的阶级对立在上升。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中普遍存在一种追求小确幸的心态。“小确幸”是网络的流行语言,就是只追求那种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台湾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拉大,社会的两极化很严重,中下阶层的危机感在加深,所以整个社会的仇富仇官氛围比较浓。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一代受创最大,可以说是相对的剥夺感最强烈,他们也喜欢发泄不满。台湾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一些阶级、阶层利益诉求的矛盾冲突,引发了岛内既有的矛盾,比如统独对立、蓝绿对抗、世代交替、南北差异等,此次选举中国民党的惨败正是上述这些矛盾叠加共振的结果。

二是台湾主体意识有所膨胀。随着两岸关系的快速发展,香港“占中”运动的刺激,以及对西方对华遏制战略的呼应,台湾社会里打着所谓本土化、民主化和公民运动的旗号,利用所谓中华民国招牌“借壳上市”的一种新兴的台独运动在发展。2014年3月,台湾爆发的反服贸运动其实就是强调台湾主体性恶性膨胀的一个结果。在这次选举中,民进党打出“票投民进党,惩罚国民党;票投国民党,台湾变香港”的口号,以及连胜文被对手污名化,国民党在选举最后时刻频打蓝绿对决牌、两岸经贸牌却效果不大,这些都说明了台湾主体意识在膨胀。

过去的历史造成了台湾民众在民族国家认同问题上有一些不同的认识,随着两岸关系的快速发展,他们的担心疑虑有增加和上升,都在这次选举里面体现出来,虽然这次选举没有直接讨论马英九当局的大陆政策,但是在民众的投票行为里面可以看出民众的思想倾向。

第二个信号,岛内的政治力量对比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局部的变化,而是带有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变化。

一是岛内赞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力量受挫。国民党不管怎么样还是赞同“九二共识”的,国民党现在溃不成军,所以岛内台独的声音有所上升。

因为国民党在此次选举中的惨败,岛内很多人要求马英九下台负责,所以马英九被迫辞去了党主席,现在由惊险连任的新北市长朱立伦参选国民党主席,也只有他一人参选。国民党主席补选于2015年1月17日投、开票,新北市长朱立伦等额竞选,几乎笃定当选,顺利选出新主席后,预计19日举行新任主席就职典礼。

现在在国民党内部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有已经“跛脚”的马英九,他还握有行政的力量;有即将就任国民党主席的朱立伦;因为朱立伦明确表态不参加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所以外界都认为现在台湾地区的副领导人吴敦义有可能代表国民党角逐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有台湾立法机构的负责人王金平。怎样使这些力量得到平衡,并且能够扭成一股绳,痛定思痛去总结经验,是国民党当前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是现在的政治力量对比是“朝小野大”。所谓的朝小就是民进党已经在地方执政权中占绝对优势,也就是说国民党的施政要想推行,非常困难。国民党的实力以及影响力在这次选举中急剧下滑,而民进党已实质上成为岛内的第一大党。

这次选举对国民党2016年的地区领导人选举会带来非常重大的消极的影响,从现在发展的趋势来看,2016年前国民党要想重拾民众的信心和信任,我觉得难度非常大。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国民党“九合一”选举的惨败一定会带来国民党在2016年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惨败,不能这么简单地划等号。国民党能不能绝处逢生,我觉得就看从现在到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前这十三个月国民党的表现,国民党的表现能不能让民众信赖,未来这十三个月国民党的施政能不能在朱立伦的带领下,贴近民众的需要,符合民众的期待,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