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陈立思: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3)

  三、中国“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

20世纪末,美国一位研究战略问题的专家亨廷顿写了一本书——《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因其在书中提出“文明冲突”观点而闻名。亨廷顿认为,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而非意识形态的分歧将导致世界几大文明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因此,在中国一天天强大起来以后,国际上也出现了鼓吹“中国威胁论”。面对这些言论和担心,我们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上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需要树立起怎样的国家形象呢?人们拭目以待。

可以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一方面,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世界仍然很不太平,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用新思维来认识当今世界,就应该看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因此,中国选择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这里所说的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大势的把握。

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对和睦、和谐、和平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之中。中国多次公开宣示,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在处理与大国、与周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多边关系等方面,都是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去开展工作的。

例如,在中美关系中,我们提出要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共同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在中欧关系上,我们提出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在对非政策上,习总书记提出要讲“真、实、亲、诚”。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我们用了一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概括。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则是彼此相互尊重、相互认同、相互信赖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双方将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既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又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在周边外交方面,则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推进关系发展。“亲”是指巩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友好情谊,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诚”是指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的相处之道,要诚心诚意地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惠”是指履行惠及周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编织更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容”是指展示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大国胸怀,要倡导包容的思想。有一句话说“太平洋很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又说,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更不允许有人跑到我们家门口生乱生事。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这些话掷地有声、字字千鈞,既从根本上讲清了坚持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又展示了国家的文明形象。

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同时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