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家战略传播机制:提升“道义感召力”的操作建议
为提升国家重大政策、议题和举措的道义感召力,增强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和有效性,应当强化对外宣传工作的多部委联席会议机制。在重大政策(尤其是对外政策)、重大议题(例如“中国梦”)、重大举措(例如“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出台之际,在“道义”层面上做精心的议题策划和深入的意涵挖掘,不能一味强调国家现实政治需要,更要在观念政治的层面上求得广泛认同。
为此,我们应当像抓国家安全、互联网管理等重大事务那样,把外宣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中央主管领导和部门(中宣部、外宣办)作为主导力量来进行战略传播的规划和实施。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国家战略传播机制建基于一系列的部门联动机制(见下图)。具体来说,国家战略传播由总统直接领导“国安委”(NSC);国安委统一领导国务院、国防部、广播管理委员会、国际发展署、国家情报联合体、国家反恐中心等涉外机构。这些部门分工不同,如国务院主导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国防部主管信息运作。类似这样的跨部门联动运作体系,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当前可以建立起“国安委”为主导的适合我国国情和内政外交需求的国家战略传播机制。
在提升道义感召力的方式和方法上,应当引入“议题管理”(issue management)的理念,根据国际舆情的变化和目标国受众的实际需要,着手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以国际公共事务为重点,向国际社会传播我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增强中国的“道义感召力”。在关乎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公共事务中,倡导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价值观,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可就国际金融危机、打击恐怖主义、裁军事务、限制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环境保护和治理、防治艾滋病、打击毒品犯罪、保障粮食安全等重大关切做出及时的回应,借助于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和微访谈等多种传播平台,强调人类福祉和国际共识,积极参与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尤其是要注重体现和反映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各国的价值观和合理诉求。
以周边区域合作为重点,以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载体,传播“共生共荣”的道义基础。周边区域国家属于“大中华文化圈”的辐射范围,与我国共享文化和价值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和“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中国—东盟共同体等,都体现了我国发展区域合作的崭新思路,获得了相关各国的积极响应,可以通过传播这些理念和举措增强中国对周边国家的“道义感召力”。
以“中国发展道路”为载体,提高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道义感召力。经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发展道路既是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载体。外宣工作者应根据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传播中国的经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展示中国发展的新动力,说明中国发展的新空间。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实现国与国之间经济交往的合作、互利、共赢。目前一个紧迫任务是,建立金砖国家的信息和传播联动机制,在国际新闻舆论场上共同对抗美英国家的话语霸权,共同为新兴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这一点在下一部分详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