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武汉警方“欢迎暗访”(2)

客观看待武汉警方“欢迎暗访”(2)

欢迎暗访,别那么傲娇

这一季,武汉的雪地红薯PK深圳的奢华娃娃鱼。这是武汉公安以自黑的姿态,反讽媒体监督狗拿耗子。客气的说法,叫做欢迎监督,潜台词却是监督要有度。

警犬旺财发布了8张民警围坐吃地瓜、盒饭照片,艰苦用餐的场景令人动容。当然,民众自然愿意相信这不是摆拍,而是基层民警的生存常态,只是,它能证明什么、又能反驳什么?

一则,也许它能说明基层民警很辛苦,但显然不能说明所有民警都很辛苦。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与逻辑。不然,有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可以证明中华大地上没有失徳失范、违规违法了?艰苦照片是个例,吃娃娃鱼也是个例,两者之间有什么可以互相印证或反驳的关系呢?

二则,如此叫板媒体的姿态,不谈任性、起码有点傲娇了。明察暗访,是公共监督的方式与自由,欢迎或者不欢迎,公权力都得接受监督。民警也是人,这话没错,但还有个前提别忘了——民警不是普通人。公众对这一职业的爱戴与尊重,不在于一身制服,而在于其前置性的责任与义务。谦抑权力、敬畏权益,警民关系才会更为和谐。退一万步说,民警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在公共场所的“基本权利”,恐怕不能与普通公民的“基本权利”直接划上等号。

不爽也好、撑腰也罢,公众难以理解的是:回到深圳事件中来,在这起公共事件上,媒体监督的程序瑕疵在哪里?第一,媒体接到线报(或者说爆料),奔赴酒店了解情况,既没有恶语伤人、也没有出手打人,在公众场合,就算拍照暗访,逾越了监督底线吗?第二,此事因涉嫌聚众吃娃娃鱼,至今细节未清,比如娃娃鱼究竟是哪儿来的、事发后自掏腰包是否不得已为之、民警出警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打人者为何能安然离开……这些核心追问不清不楚,同行忙着为之喊冤,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这是法治时代,而非“媒治”时代。但不管怎么说,媒体监督只要合规合法,就应该真心欢迎,甚至哪怕会造成适度的误会与误伤,公权自当有这个雅量——因为这是监督的成本与代价,也是公共治理走向成熟的必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