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可以养智慧之心,能够提高素质。《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均出自《左传》。读《曹刿论战》,可知曹刿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展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和“后发制人”的指挥艺术;读《子鱼论战》可知“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以宋襄公的自认死理,至死不悟,一次又一次错过战机导致失败成为千古笑柄,告诫人们要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顺时而谋。这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抢抓发展机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善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可以养鉴别之心,洞穿事物本质。读刘基的《卖柑者言》,可知作者以讲述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愤世嫉俗之情。“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善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知荣辱、辨善恶,洞穿事物本质,对我们探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善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可以养清廉之心,勤政服务人民。《左传》中的《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让我们得知子产以“美好的名声,是装载德的车子。德,是国家的根本。有了根本,国家才不致败坏,为什么不去寻求那些好名声呢?”说服范宣子减轻民众的负担。宋濂的《阅江楼记》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规劝计策者要以国计民生为重,勤政为民,不忘人民疾苦。这为我们今天真诚服务群众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细想,还真如此,读一本书如此,读一篇文稿也是这样。然而,可以养心的文稿,我们不胜枚举。日前,有朋友与我一起探讨说:“读书是为了消除自身的戾气,养成良好习惯,公平、客观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把工作做好,把事情做对。”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为这个观点里也透射着读书养心的光芒,说的就是读好书可培养养进取之心。这正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需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认真读书,善于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素质就会越来越高,修养就会不断得到加强,就一定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