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更加深切的渴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梦想的实现需要扎实的行动作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目标方向一致,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的姊妹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改革与法治,必然的选择
百年夙愿,百年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改革与法治就是我们不断求索、历尽艰辛、总结经验教训得来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途径。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民族复兴离不开改革,也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一再证明,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变法,为何只有秦国能最终成功?就是因为秦国长期坚持变法不动摇,“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我们党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依法治国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些都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
有“破”有“立”,做好两篇大文章
改革是“破”,讲创新突破;法治是“立”,讲规则程序。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做好“破”与“立”两篇大文章。
改革推动法治不断完善和发展。实践是法治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许多重大改革先行先试,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进步。可以说,确保立法进程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快推进法律立、改、废工作的重要原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不仅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且用六个“紧紧围绕”概括改革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具体提出详细的改革举措和改革事项。这些重大改革举措和事项大都与法治建设息息相关,涉及现行法律的修改、缺位法律的制定、陈旧过时法规的废止。特别是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从“国家管理体系”到“国家治理体系”,从“社会管理体制”到“社会治理体制”,都是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必将引发和带动一系列法律变革,促进法律体系的内在调整和法律制度的修改完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