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存款维权,倒逼银行服务(3)

任性存款维权,倒逼银行服务(3)

“任性”存款击中取款预约软肋

公众虽然对男子任性存款行为褒贬不一,但对银行大额取款需要预约这一规定,却有高度一致的意见:它是霸王条款。

存款自愿、取款自由,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的基本原则。在当前银行的各项规定中,对存款行为是全开放、无限制,但对大额存款的支取都要求提前一天预约。上述男子正是在取款自由受到限制时,充分行使自己存款自愿的原则,甚至不惜遭受身后其他排队储户的指责。此举被网友戏称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大额取款需要预约的规定,源自央行1997年下发的《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对一日一次性从储蓄账户取现5万元以上的,应验证取款人有效身份证件后予以支付;一次性取现20万元以上的,必须至少提前1天以电话等方式预约。这一做法自实施以来,就一直被公众以侵犯“取款自由”权利所诟病,而且在许多银行的具体操作中,普遍要求取款人取现5万元以上就要预约,将央行20万元的取款预约红线拉低至5万元,使得取款预约的人数和比例大大上升。

1997年通知下发时,5万元或许还是一笔巨款,一次性取那么多钱的人并不多。但如今储户需要提取5万元现金的机会越来越多。各大商业银行却仍守着5万元取款预约的红线不放松,给越来越多的储户带来了不便,取款自由度的空间被隐形压缩。

男子任性存款合法不合理,最终以银行自毁规矩、妥协告终。这种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当更多储户任性行使存款自由权来对抗取款预约时,银行如何应对?

任性存款战胜了取款预约,实乃击中了取款预约规定的软肋。不管大额取款预约是为了防止洗钱或者其他的管理目的,都是对储户权利的一种限制,未能体现出储蓄合同双方主体地位的平等,以行政规定对储户权利进行约束,将银行的管理责任转嫁到储户头上,从本质上是一种霸王条款,不应再继续保留。即使银行因为技术原因一时难以准备大量现金,也应该设计合理机制让储户尽快拿到钱。

银行在应对任性存款事件后,当反思大额存款预约的弊端及合法性,把储户放到同等的合同地位来对待,彰显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法律原则,当取款自由得到保障时,谁又愿意来干一元元存钱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银行与储户,谁也别给谁气受

长春银行里发生的这一幕证明了在银储关系上,要点燃一个火药桶是件多么容易的事。只需几个来回,双方都陷入了无法转身的困境之中。

任何一起纠纷一个巴掌总是拍不响的,男子没预约突然要取这么多钱,银行的确可能准备不足,而银行方面也许言语不当,也许态度不够柔和身段不够优美,以至于伤害到了男子的自尊。总之,要点燃火药桶,引信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你看他多可怜多委曲,既没有拍桌子也没有冲到行长的办公室里咆哮,他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在那里填着单子,孤军奋战,用刀耕火种最原始的方式维护一点点权利,在门庭森严的银行面前,无奈地挣扎着。一元一张的单子填起来也是很费力的,这哪里是找别人的麻烦,分明是找自己的麻烦,跟自己过不去,胜利者不该是这么一副窝囊的姿态。

可要说他到底有多可怜,似乎也不是。银行大额取现要预约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有合理的成分在里面,银行不可能随身带着金库,取多了,真有可能没钱了。所以,预约一下,让人家早作准备,于人于己都是方便。那么,事主为什么非要取这50万呢?不管合不合理不管有没有规定,我一定要取到钱,要不然我就生气就发飙,就用单子堵路,让大家都不好受,不考虑现实困难、别人的感受,一味逞强,这难道不是一种大爷的心态在作怪?

当大爷的心态一落千丈变成受害者的心态时,整个天平都倒了。在那一刻,大爷心态和受害者心态扭曲在了一起,而两者之间又互相暗示、互相强化。

对银行而言,何尝不是这样。人家要来取钱,一句要预约就顶回去了,难道就不能打个电话问问别的支行有没有现金可取?你要别人理解你,你当然也要理解别人。不是因为有急事,取钱干什么呢?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