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腐败现象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
由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支配性和主导性的地位,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在事实上都起着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性作用,国有企业的兴衰与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一直把振兴国有企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任务的重要原因。搞好国有企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所谓国有企业,其所有权归中央和地方政府所有,由各级政府的国资委负责管理监督,由党的组织部门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派出企业领导,这样的体制安排就使国有企业在事实上成为了党政机关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意义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腐败现象就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具有了同样的意义,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国企领导人员的收入本来就与普通的职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由于贪污腐败等非正常方式造成的领导人员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工人阶层的分化,分化为暴发的新富阶层和普通职工阶层。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无疑是党的执政基础,但工人阶层内部的分化肯定会破坏这一基础。从党章的规定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来看,党应该是大多数人利益的代表者,而国有企业少数领导的腐败现象无疑是和党的宗旨相违背的。
江泽民在1995年谈到工人阶级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时指出: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建设和改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本的力量。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在政治上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毋庸讳言,国有企业的高管和管理阶层、尤其是那些通过各种各样的腐败方式攫取国有资产、积累起巨额财富的个人及其家族已经不再属于工人阶级,而是上升蜕变为特权新贵阶层,与国家成立国有企业的初衷背道而驰,严重损害了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另一方面,笼统地说国有企业是党的执政基础并不完全准确,那些实际上亏损得失去了生存能力甚至要靠政府输血的国有企业就不能说是党的执政基础,它们实际上起着完全相反的作用,倒不如说是执政的拖累。只有那些经营状况良好,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企业才能在发展国民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中起到好的作用,才是党的执政基础。而国有企业发生的腐败现象不但掏空了企业的资产,甚至把一些本来优秀的企业也完全搞垮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无疑,那些因为腐败等原因亏损以致垮台的国有企业会影响到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果出现腐败现象的国有企业范围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而逐渐扩大的话,就会进一步影响到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