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志愿者"陈忠贵(2)

摘要:2014年10月25日晚上,武汉王家巷轮渡码头,3名年轻人落水。64岁的冬泳队员陈忠贵和队员童淑华、蔡从庆下水救人,3名男青年全部获救。但是陈忠贵却在试图上岸时体力不支,不幸被漩涡卷入水底后失踪,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陈忠贵所在的长江救援志愿队17个月来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成为长江、汉江两江溺水事故救援的主力。2014年12月,陈忠贵荣登“中国好人榜”。

3.舍身救人英雄陈忠贵  在平凡中播下“善”的种子

陈忠贵的牺牲,让人们开始关注长江冬泳爱好者这个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刻援救宝贵生命的特殊群体。多年来,他们自发组织在一起、义务守望两江四岸,人数已达600名。其中长江救援志愿队17个月来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成为长江、汉江两江溺水事故救援的主力。 

老陈走了,他手里的接力棒,所有队员都攥着。倒下一个“陈忠贵”,涌现了成千上万个“陈忠贵”。陈忠贵所在的长江救援志愿队其他队员,共同誓词将继承遗志 继续值守“站岗”。

江边值守3个月,危难时刻冲锋在前,体力透支仍再次入水,英雄陈忠贵走了,他的遗志激励着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

“武汉人骨子里有一种侠义精神,老陈走了,我们仍会坚守!”仍坚守在汉口王家巷值守点的长江救援志愿队负责人俞关荣说。

俞关荣说,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已超过600名,成立一年多来,已在长江、汉江水域救起溺水者逾200人。“老陈的牺牲,包含不少意外因素。”

事发时天色较暗,3人同时遇险,加上水流湍急、水葫芦惹祸等原因,使得陈忠贵成为武汉首位因救人牺牲的冬泳队员。

连日来,陈忠贵的事迹在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友中传颂、交流,“坚守”一词说得最多。

2014年以来,49岁的武昌汉阳门值守点队员赵汉清,已从长江救起6人。赵汉清说,每次下水前,他都会尽量做好防护措施。

老陈出事后,家人也曾为他担心,其中不乏反对声音。赵汉清说:“我和老陈很像,我们喜欢游泳,能一边做喜欢的事,一边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

4.儿子的眼中:父亲的善是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2014年11月18日,陈思又一次来到武汉王家巷轮渡码头,凝望大江,趸船静默,水葫芦随波摆动。但稍微熟悉水性的人都知道,在这看似平静的江面之下,水流汹涌,漩涡密布。就在10月25日的晚上,这片江水吞噬了陈思的父亲陈忠贵。

“爸爸下岗十几年,唯一的爱好就是游泳。”2014年10月29日,王家巷轮渡码头边,眺望湍急的江水,陈忠贵29岁的儿子陈思满脸悲伤。他说,冬泳七八年以来,父亲既锻炼了身体,又结识了一帮老伙伴,一直乐在其中。

2013年5月武汉发起组建长江志愿救援队,陈忠贵是长江救援志愿队王家巷值守点的一员,2014年的这个夏天,他曾在事发地点值守3个月。

童淑华说,2006年冬泳队成立时,热心快肠的陈忠贵就是队员之一。8年以来,冬泳队平均每年都会救出五六名溺水者,时常都有陈忠贵的身影。“今年夏天,陈哥在王家巷值守了3个月,任劳任怨”。

“我知道冬泳队经常救江里的溺水者,可爸爸很少跟我讲救人的事。”陈思回忆,2013年夏天,一家人吃饭时,父亲曾轻描淡写地提起,他在江边救了一个溺水的少年。

“我后来才回过神,他跟我讲这个事,不是自夸,是提醒我别去江里游野泳。”说到这儿,陈思已泪流满面。

“本来爸爸不会出事的,就是因为他倔。”陈思得知,出事当天陈忠贵第一次救人上岸后,队员们纷纷劝阻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他不要再下水。陈忠贵一边答应,一边还是悄悄地跳到江中。

“当时爸爸看到江里还有人没有被救起来,让他选择100次,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救人。”陈思说“爸爸就是这样一个倔脾气,做任何事情宁可自己吃亏,都要做到最好。”

“父亲的善,是不分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人。这是他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陈思说。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只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这是陈思在清点父亲遗物时,在陈忠贵的摘抄本上看到一句话。陈思觉得这句话是爸爸的写照。他准备把这段话挂在自己经营的小吃店里,好像爸爸一直陪着他。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