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晚清名臣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周莹

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一、张之洞的教育理念   

 (一)张之洞的教育理念

大家好!从古代一直到现代,有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育家,也有在教育方面有独特创新的教育家。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末端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位教育家,他颁布了近代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这个学制对废除封建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颁布这个章程的这位著名教育家在其他方面,比如在清代的社会政治改革、经济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位教育家就是清末的张之洞。

张之洞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大的建树就是在1903年11月26日,和荣庆、张百熙拟定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他在教育方面最大的贡献,也是他在教育改革方面重要的贡献。这个章程是我国第一部正式颁布执行的近代学制章程,对于废除1300年来的科举制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说张之洞在清末教育史上堪称为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他主持的这个教育改革博采了外国学制的优点。这个时期,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末期,虽然闭关锁国是当时的政策,但是也阻挡不了国外先进文化、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所以当时的一些教育家或者在教育行业中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对西方教育思想都有自己的见识或者理解。

  (二)张之洞的教育实践

这样就对传统教育的科举、书院、私塾开始实行了一些改革的措施。在中国传统的教育当中,书院、私塾、科举制度是比较盛行的,也是一个主要的教学方式。癸卯学制的颁布实际上是把教育当中的一些形式加以改革了。这个章程把普通的师范和普通的中学学堂、学校的优点突出出来了,把普通的师范和普通中学学堂分开,设立不同的机构。高等师范和高等学堂开始分设,师范又有不同的等级,根据老师的层次,比如小学老师、中学老师、高中老师、大学老师。师范分为初级、优级这样两个级别。

初级收小学毕业生,小学毕业生毕业之后可以到初级师范院校来学习,当他们毕业之后就在小学任小学老师,这是当时的一个改革措施。优级收初级师范毕业生和普通中学毕业生,这是培养初中老师和普通中学老师的师范院校。所以在当时高等师范和高等学堂就开始分设了,这样一个分不同层次培养教师的模式就出现了。

这个章程颁布前,全国政府主办的学校还挺少的。章程颁布之后,到1910年,官办学校,我们叫公办学校就非常多了。可见这个章程的颁布对清末的教育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学校增多了,学生就必然增多了。求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扩大,功劳应该是谁的呢?就是张之洞的。

张之洞功不可没,在1907年的时候,他被升任为学部大臣了。这个学部大臣用现在的官职来说,可能就是教育部的部长了。当时跟张之洞同时期做官的官员后来评价张之洞时说“其生平精神所寄,尤在振兴教育储养人才,以备国家缓急之需,而救当时空疏之习。”就是说张之洞把很多的精力都投入到振兴国家教育方面,来为国家培养一些后备人才。

张之洞对教育是怎么理解的呢?张之洞的道理在于得人,他认为当时清朝的国土很大,但是国土的大小、人口的多寡、物产的丰缺不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指标,只是一个物质的前提。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在于教育,在于培养人才。所以我们看到封建社会的很多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都是对教育目的阐述,教育目的基本上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在最初的时候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到后期就开始为国家培养人才,振兴国家,使国家更加强盛。所以说张之洞兴办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后备人才。

张之洞指出“国势之强弱在于人才,人才之消长在于学校,环球各国竞长之争雄,莫不以教育为兴邦之急务”。从张之洞的言论来看,可以看出他对教育、学校、人才和强国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教育是由谁来做的呢?学校。学校办教育干什么?用来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国富民强。所以对于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张之洞是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的。在这样的一个思想指导下,他认为教育的振兴是当务之急,并且是国家的一个根本。

这样的一种思想跟我们现在政府提倡的“科教兴国”、“人才战略”,是有很多相似地方的。所以我们说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张之洞在整个清末的教育领域当中都是很有威望的。

大家常常听到张之洞这个名字,可能对他的政治主张、军事活动比较了解。我们知道他是洋务派的一个代表人物,其实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他的整个人生当中也比较多一些。

(三)张之洞教育理念的形成原因

我们再来看一看为什么张之洞会提出这样一些教育改革措施?为什么他能振兴清末的教育呢?这跟他的出身,跟他的人生经历是有关系的。

张之洞出生在清道光17年八月初三,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在贵州出生。18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26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到同治2年的时候他开始做官了,这个时候中了探花。张之洞做过翰林院的编修、教习、试读、试讲的学士和内阁学士等职位,而且一度是清流派的健将,后来做了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个时候他就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张,同时我们看到他的一些政治主张也牵扯到了教育、文化方面。

我们知道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有这样一个教育主张,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在这个时候跟他同时代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1902年的时候,张之洞创立了湖北师范学堂,湖北师范学堂为张之洞的教育改革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基地。张之洞在湖北地区推行教育改革,所以现在湖北省境内,特别是武汉市,学校是非常多的。

二、张之洞的生平纪要

(一)张之洞对治安的主要功绩

张之洞非常注重教育和治安。他认为教育是强国之本,国家的安定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对清末的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他对于治安的理解也是有跨越性的,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出现也是由张之洞倡导的。

张之洞曾经任过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一些职位。在湖北地区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不仅是教育方面,也有军事、政治改革方面的。所以武汉地区的人们对于张之洞是耳熟能详的,对他也是非常尊重的。

他曾经在汉阳兴办了铁厂,还开发了大冶铁矿,还在湖北兴建了一个枪炮厂。八国联军的时候,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和刘坤一一起与驻沪各领事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镇压了维新派的唐才常,然后自己组织义军反抗八国联军的侵略行为。在这个事件上张之洞非凡的军事才能展现出来了。

责任编辑:王晓云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