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青山:正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2)

摘要: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习近平同志“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宣讲家网站特别邀请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教授,为我们带来精彩解读。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第二,“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第三,“四个全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二,“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下面我想分别对“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的提出和形成做一个简要的叙述,通过这样一个叙述使我们了解“四个全面”有一些什么样的内涵,有一些什么样的要求。我想讲四个小问题,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我先讲第一个小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首先要从小康的概念说起,小康这个概念是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首先提出和使用的。他当时用这个概念来表述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小康”是我们历史上使用过的一个概念,他用这样一个概念来表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所达到的那个水平和状态。用小平当时的话说,就是达到第三世界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后来又经过思考和推算把这个表述又做了一些完善和调整,他提出说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根据邓小平的这样一个思想,我们党的十三大就提出了经济“三步走”的建设战略,现在我们对这个战略叫发展战略,当时在十三大报告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概念叫建设战略。这个三步走的建设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就是上一个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涨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一个世纪中叶,也就是21世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裕,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这是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建设战略。

到十五大1997年召开以后,党在对我国进入新世纪也就是进入21世纪有一段话进行展望,在展望的时候十五大报告在十三大报告三步走战略第二步到第三步之间,又增加了一个“两步走”的战略,形成了一个我们后来称之为“新三步走”的战略,即第一步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国民经济更加发展;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么到本世纪初的时候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发努力,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第一步、第二步的目标都顺利实现了,因此在党的十六大上,十六大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根据情况发生的变化,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到建党100年,建党100年是什么时间?就是到2021年,实际上在十六大报告里表述的是到2020年,那么2020年它是指我们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实现的时候,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力争翻两番。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在十二大的时候,我们用的经济发展的指标是使用的工农业总产能这样一个指标。后来到十三大的时候我们改用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标,到党的十六大的时候我们又把它改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指标,当时在十六大上提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这个指标体系,就是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力争翻两番。指标体系列了四个方面,十七大对其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又增加一个方面,五个方面,党的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改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看到按照这个表述,十八大报告的这样一个表述和十六大相比和十七大相比虽然改了一个字,但是这一字之差,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时在十六大提出的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因为十六大是2002年召开,到十八大召开的时候是2012年,我们已经翻了一番,所以而后提出的提法是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指标与十七大相比,它概念的表述有所变化,从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又恢复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提法,但发展目标中又增加了一项比较硬的指标,这一项指标就是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也要比2010年翻一番,那么这个翻番实际上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是到2020年要比2010年翻一番。

具体内容也是五个方面,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具体指标的这五个方面,实际上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五位一体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来分别进行论述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由党的十八大提出和做出决定的,我们第一个全面是这样来的。

接下来我讲第二个小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也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而且将这两个目标并列到一起提出来,所列的标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这种写法和这种做法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可以说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代会的报告这是第一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一是说明我们的考虑是发展要以改革作为动力保障,二是说明我们对改革也要进行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谋划。

十八大报告对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谋划是与发展目标或者总布局的五个方面所对应起来的,这就形成了五个方面的改革,我们刚才讲的发展是五个方面的建设,那么对应起来全面深化改革,对应起来也就是五个方面的改革,即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与十八大报告的表述有一点不同的是,三中全会的这个表述和通过的决定的表述少了“开放”两个字,那么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和思想来看,他多次说过开放也是改革,为了突出改革的主题,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我认为也是可以的,而且可能更加简明扼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5+1+1”的七个方面的改革,“5”就是我刚才讲的十八大报告里面规划了五个方面的改革,除了十八大报告所讲到的五个方面的改革以外,又增加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国防和军队改革两个方面,加起来就是“5+1+1”七个方面,具体的内容涉及15个领域,330多个项目。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这样两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那么它的提出和形成的过程也是很清晰的。

接下来我讲第三个小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早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后来我们将它确定为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部分专门列了一个问题来论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且这个问题第一个小标题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个方面,人们在学习当中学习四中全会的时候,有人所概括说的是我们法治中国建设当中的五大支柱。全会还提出来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起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讲到是两句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讲到两个建设。以党的十八大作为一个主轴或者作为一个主线,向前展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或者说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成了姊妹篇,它形成了这样一个关系,就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的关系。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可能注意到在“四个全面”中,我们提的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还有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使用的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那么后来大家可能注意到,在“四个全面”的表述当中少了两个字就少了“推进”两个字,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多次的讲话中,第一次他在讲“四个全面”的时候,讲到依法治国是用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是后来除了这一次之外,再讲到“四个全面”的时候,讲的是全面依法治国。怎么去看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两个概念和提法是可以交叉和交替使用的,如果比如说我们单独讲推进这项工作,推进依法治国的这项工作是可以使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提法和概念的。那么这给人是一种,因为前面使用了一个动词,给人以动态、运动、前进之感。

这一次全国两会,我也感觉到李克强总理在人代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还在继续使用,但是如果我们在表述党中央确定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时候,我认为省略“推进”两字则更加精炼更加精准更加精确。这个改动就如同我刚才所讲到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后来简化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做法和道理是一样的。我想自己来把握,不要认为这个表述上多了两个字那个表述上少了两个字,有些人在学习当中提出问题,我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它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应是更加精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依法治国在不同的时候交叉使用交替使用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我们在表述党中央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时候,我想我们就把“推进”这两个字拿掉,按照规范的说法来使用。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小问题。

下面我讲第四个小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概念刚才我讲过,是在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的时候发表的重要讲话首先提出和使用的,第一次见诸于媒体的报道当中,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要求,我认为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我们党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已经阐发出来了。

他在那一次的讲话中总结了我们党在全党开展的教育活动的实践经验后,对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方面提出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第二个方面提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三个方面提出要严肃党内的政治生活,第四个方面提出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第五个方面提出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第六个方面提出要严明党的纪律,第七个方面提出要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第八个方面提出要深入把握从严治党的规律。虽然在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命题、这个概念和这个范畴还没有提炼,还没有使用。但通过刚才所叙述的他的这一次讲话当中所阐发的这八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和它的主要内涵、内容都已经具备了,都已经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调研的时候就提出了“四个全面”的要求,后来他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在这里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进行了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他提出就是要从严管理干部,而且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并且提出从严治党是全党共同的任务。这一段讲话,我认为和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那一个重要讲话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他在这个方面在从严管理干部这个重点又做了进一步的阐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严治党是一个神来之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刚才我讲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而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而且在十八大报告的主题当中,在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深化改革的目标里面,明确把它写到这个标题里面加以强调,而全面深化改革我刚才讲到也是从十八大当中来的,那么十八大提出来了做了一个规划,做了一个顶层的设计,后面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全面依法治国也是在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来的,那么到了四中全会做了全面的部署,这三个全面在习近平总书记还没有提出“四个全面”的时候,这三个全面都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方面、领域,我们都在讲。特别是四中全会以后,我们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不断地在强调,有的时候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放进来,三个全面都在阐述都在讲,但恰恰是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调研的时候又增加了一个全面从严治党把这个概念放进来,把它组合到一起,却是一个神来之笔。

这样对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形成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条龙已经画好了,那么恰恰是最后的这一个全面的提出,就起到了把那个眼睛一点画龙点睛,一条龙活起来了。所以“四个全面”一下子就成了一个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鲜活起来了,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