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文艺批评的主体精神(2)

重建文艺批评的主体精神(2)

面对这种现实状况,期望于能够强化文艺批评的功能和作用,因此重建文艺批评主体精神的问题无可回避。这种重建当然关涉许多因素,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新认识文艺批评的特性与功能,重建文艺批评本身的自觉与自信。文艺批评虽有多方面的特性与功能,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文艺观念辨析和审美价值评判。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说:“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文艺批评”,这里所指主要就是文艺思想观念的斗争,通过文艺观念上的争论而明辨是非,这对于文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审美价值评判则直接指向对文艺现象特别是文艺作品的评价分析,在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之中形成良好的文艺价值导向。这种文艺批评的根本特性与功能,本来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为历来的优秀批评家所公认和努力践行的。然而在近期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这种文艺批评观念在相当程度上被怀疑乃至颠覆,有人质疑批评家的判断评价为“话语霸权”,因而从根本上怀疑文艺批评的“合法性”,这样文艺批评也就只能退而借评论“谈谈自己”。我们认为,这恰恰是文艺批评主体精神丧失的根源所在,也是文艺批评实践中出现“功能性缺失”的根本所在。当今文艺批评主体精神的重建,理应从对这个问题的重新认识开始,增强文艺批评本身的自觉与自信。

其次,重新认识文艺的精神价值,重建文艺的审美理想与价值信念。文艺批评直接关涉对文艺现象及作品的审美价值评析与价值导向,当然不能没有自己的审美价值观念与尺度。而这无疑又根源于批评家对文艺特性与价值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文艺审美理想与价值信念。在当今时代文艺开放性、多样化的发展中,尤其是在文艺大众化、市场化的条件下,不仅文艺的形态样式极为多样化,而且文艺的价值特性和人们的文艺价值观念也空前复杂多样了。这既是文艺观念容易迷乱的复杂性之所在,也恰恰是需要文艺批评在其中起到审美价值昭示作用的重要性之所在。应当说,无论当今的文艺形态样式与过去有多么大的不同,也无论当今的文艺价值特性有多么复杂多样,我们也仍然相信有最基本、最值得倡导的东西在其中起主导性作用。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正是他作为作家批评家宝贵的文艺价值信念和审美理想之所在。中外文艺史上类似的表达和教诲还有不少,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当今一些文艺现象及文艺批评之所以会陷于价值迷乱,就在于相当程度上失去了这种文艺的审美理想与价值信念。因此,当今文艺批评主体精神的重建,也理应对此重新认识,建立文艺价值和审美理想的自觉与自信。

再次,重新认识中外文艺批评传统及特点,重建本土文艺批评的自觉与自信。当今的文化发展显然回避不了全球化的现实,文艺批评无疑也需要有开放的视野,因此向国外的批评理论学习借鉴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跟着别人走,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中外文论的比较借鉴中建立自己的理论自觉,而不是在盲目崇拜与追逐中迷失自己。应当说中外文艺批评各有其传统和特点优长,问题只在于如何从我们的文艺批评实际出发取长补短,把本土文艺批评的新传统培育起来,并且使这种新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在对他人的追逐模仿中将自身的特点优长丧失掉。当然,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建立本土文艺批评的自信,有了自信才会有真正的理论自觉和主体精神,才能谈得上对自身批评传统与特点优长的深切认识,也才能真正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重建中国文艺批评的新传统。

(作者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