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贵在创新重在制度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贵在创新重在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的理念早在2007年就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当时曾经引起各方热议,标志着生态文明由理论争鸣开始迈向治国理念和付诸行动的轨道;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本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生态文明是从更高层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观念创新,体现了政府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良好的制度体系保障,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南和统领,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度进步是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加强制度建设同改善生态环境同等重要。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制度建设是破解生态文明瓶颈制约的现实途径。我省在保持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面临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因素的困扰也越来越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难度不断加大,因而,只有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才能有效破解生态文明的瓶颈制约,用制度保护环境,用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多赢。

制度建设是引导生态文明建设上台阶的有效依托。近年来,广东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在生态文明基础设施、环境建设、资源保护等硬件建设上成效斐然,但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台阶,迫切需要重新凝聚共识,从理念、认识走向行动,以制度建设重建生态秩序,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把制度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制度建设是提高城市生态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支撑。城市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魅力,生态竞争力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要提高生态核心竞争力,必须寻求有效的载体支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仅能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竞争力,而且还能释放由于制度建设而迸发的改革潜能,通过制度建设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转化为城市新的综合实力和竞争新优势。

制度建设是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从广东已推进的生态文明实践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贵在创新,重在制度建设,其使命是挑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符合生态发展规律和特点,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机制体制。因而,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才能为实现绿色发展、维护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