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的价值实现(2)

绿水青山的价值实现(2)

绿水青山的信息甄别障碍。作为与优质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生态产品如何识别?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很难区分土猪肉与饲养猪肉、高山大米与平原大米。而且在现实市场中,还存在大量假冒伪劣的现象,以饲养猪肉冒充土猪肉、以平原大米冒充高山大米。这样,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谁也不愿意把优质的生态产品供给到市场上,这样,市场机制就失效了。

绿水青山的外部性内部化障碍。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生态产品,确实可以给生产者自身提高收益或改善福利。由于拥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可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由于拥有天然氧吧,可以发展生态休闲养生产业。但是,生态环境保护者、生态产品生产者自身所得到的收益只是社会总收益的一部分,存在大量生态收益的外溢现象。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导致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于是私人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生产的积极性被挫伤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对策

建立生态价值评价机制。实现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价值,首先需要解决定价方法和定价机制问题。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价值评价方面已经远远走在我国前列,我国也要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价值评价。通过对一条河、一座山的生态价值的评价,可以对一个区域的绿水青山的总体价值作出一个评判,从而为价值实现奠定基础。

探索生态产品营销渠道。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是以优质生态环境为条件进行生产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态产品。要实现这类产品的应有价值,不能采取普通产品的营销方式,而要进行营销方式的创新:通过定点供应连锁店的方式扩大“一县一品”甚至“一乡一品”的品牌效应;通过产品论证和产品标志的方式为生态产品提供特殊的标识;加强生态产品生产的农户合作社的方式实现企业化经营,构建“农户(生产者)→企业(供给者)→企业(销售者)→家庭(消费者)”的营销链条。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浙江是最早实施省级生态补偿制度的省份,2005年至2014年已经实践了十个年头。但是,从我对杭州市、丽水市的调研结果看,获得生态补偿的资金额度与生态效益的外溢效益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对于具有显著公共物品属性的部分,要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力度;对于可能进行生态产权界定的部分,要积极探索受益者补偿的机制,例如国家极力倡导的水权交易、碳汇交易等机制。

构建幸福指数评价机制。一般而言,拥有优质生态环境的区域往往是经济上的欠发达区域。进行区域之间的比较和考核时,特别要避免的现象是“既然得不到足够的生态补偿资金,那么不如大力发展污染性产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构建科学的幸福指数评价机制。幸福指数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与优质生态环境成正比,与劣质生态环境成反比,与欲望强弱成反比。因此,要促进体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收入增长,要鼓励生态建设遏制环境污染,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控制快速膨胀的欲望。

(作者为宁波大学校长、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