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面临的五大难题

校园足球面临的五大难题

原标题:校园足球,托起中国足球的未来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后,一些地方和学校积极响应校园足球改革,但不好的苗头也随之出现,比如用足球项目替代原有的其他体育项目。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3月30日明确表示,开展足球活动,绝不是不开展别的体育活动,只是让足球起到引领表率作用。

“校园足球”备受关注,源于《方案》对校园足球的描述多达17处,凸显了足球改革对校园足球的重视,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的定位也就此确立。未来,校园足球将在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实现体育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足改项目”“示范工程”,校园足球地位缘何凸显?

中国足球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职业化改革,期间却出现了假赌黑事件,比如“甲B五鼠”事件、龚建平受贿案及2009年扫黑风暴揭开的足坛窝案。经过整治后,中国足坛受到一定程度的涤荡,负面影响就包括多数家长不愿让孩子踢球。

据统计,2009年中国注册的职业足球人口只有6972人。这意味着中国足球基础孱弱。无人踢球,中国足球又怎能求得发展?

正是在200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拉开序幕。从校园开始,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始,足球逐渐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虽然校园足球的目的是普及足球而非选拔人才,但当踢球的孩子积累到一定数量,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人才涌现将水到渠成。

据中国足协统计,2009年6月至2012年底,校园足球活动覆盖了中国大陆境内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布局学校5084所,注册人数191766人,吸引了270万名学生走进绿茵场地。

作为足改的一部分,校园足球主导权由国家体育总局转交教育部。体育本就是教育的一部分,这一“转交”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发展体制机制。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此前多次说,校园足球是整个校园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先行目标,是一个试验田,是一个示范项目。

“每校0.7名教师”“家长不愿孩子踢球”,校园足球面临五大难题

任何一项改革都很难一帆风顺,校园足球同样如此。记者采访发现,师资、场地、经费等是开展校园足球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师资

北京市东城、西城等区,一些学校操场“连一块足球场大都没有”,开展足球课没有先天条件。北京一所高校的足球教研室主任告诉记者,过去北京的中小学喜欢要健美操等专业的毕业生,学生为了就业选修足球的特别少。最近很多中小学找高校要足球老师,“电话都要被打爆了”。

记者了解到,我国乡镇中心校以上的学校平均每个学校只有0.7个体育老师,体育老师都严重不足,遑论足球老师?

有人提出,我国有大量出色的退役运动员,能否让他们担任足球老师?记者了解到,因为编制等原因,一些地方的出色退役运动员很难以体育老师的身份进入教育系统。曾效力广州恒大的广东中山球员吴坪枫就是一个例子。

“吴坪枫具备教练素质,但却不能满足当老师的条件。下一步还希望国家层面出台解决这类问题的政策。”广东中山市教体局副局长李良说。为了解决缺少教师的问题,相关部门今年暑假将对6000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针对管理人员和校长进行校园足球顶层设计、代表队组建等培训。还将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聘请120名国外高水平足球教练员面向40个城市“送教上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