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校是否要靠“被自愿”的收费来表达?(3)

感恩母校是否要靠“被自愿”的收费来表达?(3)

 “感恩母校钱”不该成为学生隐痛

一般来说,学生对母校都怀着强烈感恩之情。但辽宁盘锦高级中学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对母校的感情似乎更加强烈,他们甚至“自发”启动了每人上交100元“感恩母校钱”的行动,尽管目前学校已经督促班主任和班长把“感恩母校钱”退还给了学生,但他给学生感情造成的冲击却不容易“一退了之”。

而对学校这种涉嫌巧立名目收取费用的勾当,单靠事后曝光、事后退款似乎不是正道,它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尽职尽责,加强对学校的管理才行。其实,很多学校的“过来人”对这种毕业班学生自愿上交类似“感恩母校钱”的现象,都是心知肚明的。首先它是多数学生“伪自愿”的产物,基本都是被教师或少数学生强烈暗示而形成的“假自愿”。其次它是个别教师“捞一笔”的外快,在一些学校的毕业班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潜规则”。如此的“感恩母校钱”,学生感的是什么“恩”,拿着从父母手中要来的钱去报母校的“恩”有又有何意?

辽宁盘高毕业班学生创造的“感恩母校钱”与教师节学生给老师送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掺杂着学生自愿与被自愿的矛盾思想。单纯从师生感情来说,笔者不否认会有相当多的学生愿意用金钱来表达自己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激之情,但问题是学生不具备经济收入能力,他们的钱必须来自父母,所以,学生拿着父母的钱去报学校或老师的“恩”,这就不合道理了。更何况这其中还有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差或思想相对成熟的学生,他们并不愿意拿父母的钱干自己的事,他们更愿意长大后凭借自己的能力来报答母校的“恩”。所以,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我们不难看出辽宁盘高出现的“感恩母校钱”,的确刺痛了一些学生,给他们造成“交也不是,不交也不是”的精神折磨。

当然,学生临近毕业要表达对母校和老师感恩之情是非常难得,也非常宝贵的。只是关键在于,学生的感恩之情能是只用金钱来表达吗?学校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其它方式表达,或者在恰当时间召开师生联欢会,或者引领学生撰写赞美母校与老师的散文,亦或收集学生对母校或老师的感恩语句等,都可以充分表达学生对母校的感情。

可见,辽宁盘高出现的“感恩母校钱”及其它收费问题并不是学校解释得那么简单。它对学生的伤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才会被人有图有真相地呈现到网络上,无疑,只有相关管理部门深度介入,惩治学校的乱收费行为,才能彻底治愈给学生造成的收费之痛。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